在內地房地產市場調整探底、市場情緒低迷之際,外資卻“瞄準”這一時機,加速布局中國樓市。
中指研究院事業部研究主管陶淑茹8日在一場月度房地產形勢分析會上表示,截至2022年9月,貝萊德、大和房屋、易商紅木、鐵獅門、凱德、博楓等外資企業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加速布局。外資的“投資軌跡”也從收購北上廣深寫字樓擴大到商業地產、長租公寓、工業與物流地產、城市更新、數據中心等多種類型項目。
近日,全球最大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博楓資產管理收購了一處位于上海市五角場新江灣板塊的租賃住宅項目。
今年2月份,亞洲知名不動產管理公司易商紅木集團宣布與一家機構投資者合作收購55萬平方米的資產組合,該資產組合共有11個已竣工的物流及工業資產,集中于長三角地區,覆蓋上海、昆山、蘇州、太倉及杭州等地。該公司8月還收購了上海張江生命科學研發產業園區項目。
今年3月底,已多年未在成都拿地的凱德置地以11.7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摘得成都1宗住宅地塊;同一天,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還以23.1億元競得武漢1宗地。去年,凱德集團旗下凱德中國信托以16.81億元收購了位于上海、昆山、武漢和成都的4項優質物流資產。
去年,鐵獅門與新長寧集團耗資50.9億元拿下上海一地塊;日本房地產開發商大和房屋也時隔多年在蘇州拿地;黑石集團以50余億元接盤富力地產旗下的廣州國際機場綜合物流園。
陶淑茹表示,去年以來,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涉足住房租賃、產業園區、商業地產等不動產資管市場。外資投資者更關注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和對穩定回報的預期。存量資產市場在多層次、國際化的同時,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相對更小。她認為,與宏觀增長動力關聯更緊密的城市化、科技進步相關的資產更受外資投資者青睞。
外資布局加速的同時,內資房企也加大拿地投資力度。據中指統計,9月份,中國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環比大幅上漲130.2%。當月,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寧波等十個城市進行了第三批集中供地,熱點城市土地供應較上月顯著增加,內地房企拿地投資力度也較上月顯著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