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信息化發展作出安排部署。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國家信息化總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全面夯實,數字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據要素價值充分發揮,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治理效能整體提升。圍繞發展目標,《規劃》部署了10項重大任務,重點提出要適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設施體系,暢通網信企業融資渠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部署10項重大任務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2019年以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信息技術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保持年增長9%以上,軟件業務收入保持年增長13%以上。戰略性技術產業生態不斷優化。同時,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
????《規劃》圍繞確立的發展目標,部署了10項重大任務。一是建設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二是建立高效利用的數據要素資源體系,三是構建釋放數字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體系,四是培育先進安全的數字產業體系,五是構建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體系,六是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社會治理體系,七是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服務體系,八是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民生保障體系,九是拓展互利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體系,十是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
????《規劃》強調,要著力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適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設施體系,深化公共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深化5G網絡普及應用,明確第六代移動通信(6G)技術愿景需求。北斗系統、衛星通信網絡商業應用不斷拓展。IPv6與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融合創新發展,電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水利、物流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規劃》還指出,要著力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提升大數據產業的支撐能力。制定大數據精準服務、創新服務、協同服務等方面能力等級標準,開展面向大數據技術、產品、服務供給側企業的能力評估。鼓勵以國內龍頭企業為主體,企業、開發者、志愿者共同參與的大數據應用開源社區建設,開展國內開源產品推廣使用及測試測評標準研制,引導國內開源創新力量向國際開源社區有序輸出創新成果。
????暢通網信企業融資渠道
????《規劃》提出,要把數字產業化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培育信息技術產業生態,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數字產業能級躍升,支持網信企業發展壯大,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網信企業融資方面,《規劃》提出,要利用創業板、科創板等注冊制改革,暢通多元化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網信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創新能力。發揮網信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帶動能力,以信息流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協同聯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具體而言,鼓勵引導資本市場加強對核心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按市場化方式構建產業資金、社會資本參與的投融資體系。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加大現有國家科技計劃統籌力度,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技術試驗驗證。探索根據云服務使用量、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改造的投入,認定為可抵押資產和研發投入。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加大對經營穩定、信譽良好的中小微網信企業的融資支持。統籌做好信息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促進創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