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應用網消息,據外媒報道,中國生產半導體的總量已經超過美國和歐盟,預計10年后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微電路生產總量的比例將增長至24%。
美國占全球半導體產量的比例從1990年的37%下降至2020年的12%,歐洲的比例也下降35%至目前的9%。中國的比例幾乎從零上升至15%,最近10年預計將達到24%。
目前,全球四分之三的半導體生產集中在東亞,生產商分別為臺灣地區的臺積電、韓國的三星以及日本和中國大陸的企業。
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和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預估,同樣的一座半導體工廠,在美國建造并運營10年的成本費用,將比在中國臺灣、韓國或是新加坡高出約三分之一。在中國大陸也是如此,由于政府政策,費用也要比美國低37-50%。
在技術、成本、高級人才的助推下,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半導體投資地。根據FT數據庫fDi Markets的數據,自2015年以來,中國半導體行業已經宣布了約84個綠地投資(FDI)項目,其中44%為制造業項目。同期,美國吸引了45個外國半導體項目,其次是印度(37個),英國(36個)和中國臺灣(29個)。
不僅是芯片制造業,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05年至2019年,中國汽車產量占全球的份額從9%升至28%。汽車供應鏈也在向低成本地區轉移,且隨著汽車行業不斷向電動化方向發展,東亞可能會從進一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