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深地融入國際經濟大舞臺,國際間各種經濟摩擦和糾紛也隨之增多。盡管美國金剛石鋸片生產企業聯合會向美國政府遞交了針對中、韓兩國的金剛石圓鋸及組件的反傾銷申請至今懸而未...
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深地融入國際經濟大舞臺,國際間各種經濟摩擦和糾紛也隨之增多。盡管美國金剛石鋸片生產企業聯合會向美國政府遞交了針對中、韓兩國的金剛石圓鋸及組件的反傾銷申請至今懸而未決,但上海石材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搶在第一時間組織起江、浙、滬三地幾十家中國企業,聯手應對美國反傾銷壓力,同時聯絡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中國石材工業協會等相關組織,在充分研究美方起訴書的基礎上,找出案件突破口。目前,中國業界已聘請中美法律界和會計界的反傾銷專家積極應訴,并爭取贏得中國政府和美方合作伙伴的支持。目前商務部先遣隊已起程赴美工作。美國金剛石鋸片生產企業聯合會準備8個月,籌措了120萬美金,于5月3日向美國政府遞交了針對中國、韓國產金剛石圓鋸及組件的反傾銷申請。截至5月31日,中國被美方起訴的企業已從最初5月3日時的23家上升到53家,其中江、浙、滬企業占60%,涉案金額2600萬美元。中國金剛石鋸片生產企業被美國同行起訴的起因是:美國企業認為,從中國增加進口的低價金剛石圓鋸片已造成對美國國內產業實質性的損害。美國方面引用該國海關統計資料稱,中、韓兩國出口美國的金剛石圓鋸片從2002年的870萬件增加到 2004年的1340萬件,致使美國企業未能享受到建筑行業景氣帶來的好處,相反壓縮了美國企業的利潤空間,導致1家企業破產,多家企業市場份額縮小,美國同行被"夾在了鋼鐵、能源成本上漲和產品價格下降的尷尬境地"。2005年5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收到美國生產商針對中國所謂的"反傾銷" 申請,由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美國金剛石鋸片生產商協會提交的申訴狀"是否具備必需的產業支持"存有疑問,遂決定發放調查問卷單,搜集相關的產業支持信息,著手進行"損害"調查,調查問卷回收已于5月25日之前提交完成。有消息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近日召開有關"損害"問題的第一次聽證會,6月 17日將作出初步裁決。金剛石圓鋸片已成為中國出口國際工具市場的主打產品,國內眾多企業以及一批上市公司雄心勃勃,籌建中的生產線擬在今明兩年投產,美國若實施 "反傾銷",對這些企業無疑是當頭棒喝。據上海石材行業協會秘書長范林根博士介紹,全球的金剛石鋸片生產自2000年起大規模向亞洲轉移,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據美方統計,2003年至2004年,中國輸美的金剛石圓鋸片數量環比增長在30%以上。對此,美國起訴方提交的訴訟資料似乎很是理直氣壯,稱我方產品出口美國價格遠低于正常成本價,傾銷幅度達298.39%,即美國海關若對中國產品多征298. 39%的關稅,才不為傾銷。我國的涉案或非涉案企業若不應訴,今后出口美國的產品,將按傾銷案裁決之后的最高稅率征稅。對于美國同行一廂情愿的"如意算盤",范林根博士予以堅決駁斥,中國產品的成本價計算是按生產要素,諸如工時、原料消耗、能源消耗量等乘以替代國(本案選擇印度)單價反映出真實的生產成本,再加上固定折算的管理費用、利潤等構成。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優勢顯而易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傾銷幅度達298.39%"的荒謬說法。目前,金剛石鋸片正成為我國新興的出口增長點,通常,投資一整套高檔的金剛石材料及鋸片生產設備需上千萬元的資金,國內眾多企業以及一批上市公司雄心勃勃,已經或正籌備新上生產線,擬在今明兩年投產。美國如最終決定對該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剛剛崛起的中國金剛石工具行業的發展,對那些瞄準出口市場準備大干一番的企業而言,猶如當頭一棒。中國業界應對美國拋出的"反傾銷案" 已初步達成共識,行業協會旗下的龍頭企業已聘請中美法律和會計界的專家應訴,費用可能超過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