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車產業的‘圈地’現象還比較嚴重,也存在盲目追求制造基地投資規模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提倡成本優先原則,在新項目中嚴格控制土地指標和投資規模。”9月17日,在四川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投資推介會上,宜賓同濟汽車研究院院長丁勇表示。
丁勇在汽車行業從業29年,曾服務于華晨汽車、吉利汽車及上海卡耐鋰電池等企業,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2017年9月,為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宜賓同濟汽車研究院宣布成立,丁勇擔任院長一職。
宜賓是此次四川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投資推介會上招商引資的重點城市,計劃繼續引進1-2家知名整車企業及大批零部件企業。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建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宜賓是四川省地級市中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引進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產業方面,宜賓有兩大優勢:
一是招商引資能力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初具規模,轄內已有凱翼汽車、奇瑞新能源兩家乘用車整車企業,以及12家規上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二是注重人才資源,宜賓已與18所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與15所院校簽訂了項目落地協議,2020年還計劃建成投用6-8家高等院校,年培養創新人才8萬以上。
丁勇指出,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應該珍惜土地資源,杜絕“圈地”,主機廠也應平衡品牌、車型與整車制造能力的關系。例如,15-20萬輛A0級汽車項目,土地指標應在500畝左右,投資規模應在15億元左右;10-15萬輛A級汽車項目,土地指標應在600畝左右,投資規模應在20億元左右。
他提出此呼吁的背后,是近年來汽車產業投資過熱、過快,尤其是政策層面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之后,新增汽車產能及相關投資令人瞠目。“現在汽車產業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規模的投資,20萬輛的A級車都是30、40億規模的項目。”丁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近幾年新建的汽車制造項目中,投資額高、占地面積大的項目不在少數。例如,前段時間因“水氫汽車”被卷上風口浪尖的青年汽車,在河南南陽簽訂的氫能源整車項目首期投資80余億元,政府土地支持達1000多畝。此前,記者還關注到,位于湖北大治的漢龍汽車,廠區占地1000畝,初期投資也高達60億元。
這些項目主體或是傳統主機廠,或是新興造車企業,項目內容或是傳統燃油車,或是新能源汽車,項目信息或是接近實際,或是為了“造勢”……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盡管汽車市場當前的形勢仍不容樂觀,但企業與各地方政府投資的熱情并沒有消退。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投資過熱已經引起了重視。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點名批評江西省新能源汽車投資過熱,為業內敲響了一記“警鐘”。后有媒體跟進報道,“江西省在2015-2017年6月之間引進的18項新能源汽車投資計劃中,有7項在宣布簽約后并沒有任何開工信息,而在已開工的11個項目中,半數以上沒有按期完工。”
實際上,早在前幾年,就有地方政府在盲目招商上“栽了跟頭”。以上述青年汽車為例,其早年在寧夏石嘴山等全國多個地區“投資建廠”,但都不得善終。公開資料顯示,青年汽車在石嘴山規劃的總投入高達297億元,但三四年之后,汽車生產基地未建成,配套的煤礦資源卻被變賣。
將青年汽車引進石嘴山的當地政府高層后來公開承認,石嘴山對汽車產業大勢變化和發展產業的難度估計不夠充分;其次,面對一些不確定因素突發突變后,青年汽車的表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石嘴山政府層面則是“干著急沒辦法”。
青年汽車在石嘴山的項目屬于“極端案例”,但對業內并非沒有啟示意義。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如何準確預估市場,如何進行積極但不激進的投資,對企業和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道關鍵命題。
丁勇認為,當前汽車制造投資“過大”、“過熱”,一定程度上是企業或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但無論是金額不小的投資規模,還是出手闊綽的土地指標,并不能讓行業良性發展,也無益于建設地方的汽車產業集群。
“用戶不會為過度豪華的工廠建設買單。”丁勇表示,企業投資應當本著“成本優先”原則,保生存、圖發展、不燒錢,而地方政府則應該對項目引進有相對清晰的產業規劃,比如,品牌方面,是不是應當由低到高、穩步推進,是不是應當先在地方建設A0-A級的整車、形成規模優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