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0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建陶產區大型巡回論壇暨2019淄博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宮衛對當前建陶產業政策及未來發展趨勢作出詳細介紹。
以下是演講實錄(節選)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高質量發展助推建陶產業轉型升級》。
首先盤點下2018年及2019上半年建陶行業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建陶行業的洗牌;
消費升級 、品牌時代;
跨界競爭對行業深度變革;
產業集中度快速提高,企業分化加劇;
陶瓷磚出口 “高歌猛進”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令行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風。
01
2019年1-5月,全國陶瓷磚產量增長3.72%,但有104家規模以上建陶企業退出
上圖很好地說明了過去建陶產業的發展態勢,從2007年到2012年,中國陶瓷磚產量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2015年到達頂峰。
行業下行趨勢是必然的,建陶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早已做出預判,2020年主要建陶需求量預計:陶瓷磚需求量約100億平方米。其中,國內市場需求量90億平方米。只不過這個數字2018年已經達到,比我們預計的提前兩年。
再看下今年1-5月份的數據,1-5月份,整個建陶行業產量達到38.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72%。也許有人會問,現在產區關停、限產的景象比比皆是,為什么還會有增長,原因有幾個:
一是,因為2018年行業數據顯示是過去20年中最差的,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寒冬,2018年的數據是沒有可比性的,不能說明問題。
二是,2017年1-5月全國陶瓷磚產量44.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5%,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對比2017年同期的數據,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市場需求萎縮的態勢。
三是,對比2012年-2019年前5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價格、開發投資額、新開工面積走勢,2019年1-5月份還有小幅的上漲,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2019年前5個月陶瓷磚產量有小幅的上漲。
再來看下整個建陶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
2018年末,有137家,將近10%的規模以上建陶企業退出歷史舞臺,今年截止5月末又有104家,近10%的建陶企業被淘汰出局(相當于平均每天有0.7家陶瓷企業退出)。
繆會長兩年前保守地預測,“十三五”末,將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去年,有媒體說,建陶行業洗牌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但是我們現在說,2018年是行業洗牌的元年,行業洗牌才剛剛拉開序幕。
再來看下1-5月行業運行的其他指標:
總體看來,即使在現在這樣一種市場低迷的環境下,競爭日趨白熱化,但是我們企業經濟運行還是相當不錯。通過這個數字再次證明了我們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在提升,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加大,進入了由過去這種粗放型發展到高質量的關鍵時期。
02
房地產
消費升級
跨界競爭
……
這些因素都在加速建陶行業洗牌
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建陶行業的洗牌。
這里引用重慶市原市長在黃奇帆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暨房地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一段話(見下圖):
我國房地產行業集中度
因此,今后十幾年,整個房地產行業將會迎來大洗牌,行業集中度會持續上升,這也決定了陶瓷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
再一個,消費升級、品牌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切身感受到現在的投資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過去在市場有剛需的情況下,我們生產什么,市場接納什么,但是今天消費者消費觀念、審美的升級,其消費模式都發生了變化。
80后和90后已經沒有時間、沒有耐心去終端市場挑挑選選,去觸摸產品,然后再為10元討價還價。如今互聯網等渠道增加了購物的便利性,他們更愿意消費有品牌、有服務的產品。
此外,跨界競爭對行業的深度變革。
在過去幾年大家一直認為裝配式建筑是一個概念,但是今天裝配式建筑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在前不久上海舉辦的國際集裝箱模塊及集裝箱別墅展覽會上,展出了發泡陶瓷、光伏能源、保溫裝飾一體化、建筑聲學材料、集裝箱模塊化、等裝配式圍護結構與內裝工業化材料等新材料,新技術。
外界的資本已經進入陶瓷行業,現在全國將近有60條發泡陶瓷生產線,而且發泡陶瓷產品供不應求。
裝配式建筑為陶瓷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我們做過保守估計,市場容量遠遠超過現在陶瓷磚的市場容量,市場非常可觀。
03
建陶行業
需要走向新的發展道路
現在行業目前整個新的動態是怎么樣的呢?
一是,2015年-2017年是環保倒逼產業轉型,但在當下,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企業首先要環保達標才能夠實現獲得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
接下來在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挑戰下,需要不斷地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
二是裝配式建筑、集裝箱式建筑成為建陶行業新的拐點。
三是新型材料、高附加值產品的進軍與探索吹響了陶瓷行業跨界的沖鋒號,特別是發泡陶瓷、功能性瓷磚。大家環保意識、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功能性瓷磚的需求在與日俱增。
四是培育協會標準,提升產品質量,打造高端品牌。
協會這幾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以標準為抓手,不斷地引領建陶行業的轉型升級。
協會在2017年成立了標委會,推出30多個協會團體標準。
協會標準主要是兩個層面,第一類標準就是世界領先的標準。第二類標準國內最先進的標準、國內先進企業的標準。
五是建陶全球一體化趨勢。
大家都在說中國的陶瓷出口這兩年出現了下行趨勢,其實這個趨勢在幾年前已經預見到了。
一個是,這幾年陶瓷裝備技術在大幅提升,不僅滿足了國內投資生產、轉型升級、技術進步的需求,同時裝備的性價比和歐洲裝備企業相比已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也出口到相鄰的陶瓷生產國,如印度、印尼、馬來西亞、非洲等國家。
陶瓷裝備出口,讓其他國家陶瓷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過去我國陶瓷磚出口一直在低端市場占有絕對地位,但是今天我們鄰國搶占了中低端市場。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倒逼陶瓷生產出口轉型升級,從低端市場逐步向中高端市場進行轉型。
再有就是,近幾年國內陶瓷企業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漲,過去的競爭優勢已經沒有辦法跟鄰國的陶瓷企業相比、去抗衡。唯一的路徑就是將優勢產能轉移到國外。比如唯美公司率先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個陶瓷廠,有16家企業在非洲已經投資建廠,這些海外工廠的建立也吹響了建陶行業向全球化邁進的沖鋒號。
05
淄博產區
一定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接下來分享一下對于陶瓷產區的一些建議。
第一,特色化發展道路。山東曾作為中國第二大建陶產區,過去曾經有過輝煌,今天經過轉型升級存活下來的企業應該說是經歷過風風雨雨,是能夠經得起市場考驗的。
接下來該如何去應對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如何去應對外界跨界帶來的生機和挑戰?我想唯有走特色化的道路,不能像過去一樣,通過跟隨,或者靠規模化的這種發展模式。
第二,整合優勢資源。行業發展到今天,都面臨這樣的任務。要么有雄厚的資金優勢,要么有創新的能力、整合渠道的能力,如果都沒有,那么就要做好被別人整合的思想準備。
對于淄博企業來說,無論今天怎么努力都不能復制馬可波羅、東鵬的模式,但是我們可以把優勢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強強聯合,這不失為一個發展的路徑。
第三,創新驅動。對于品牌企業也好,還是沒有品牌的企業也好,創新是唯一的發展之路。
創新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要不斷地去顛覆自己過去已經取得的成績,顛覆過去的思維模式,站在消費者角度上來看一看消費者需要什么。現在大家都在瞄準一二三線城市高端的客戶群,所有人趨之若鶩所以才覺得競爭激烈。
但是中國新農村計劃、中國的城鎮建設為我們提供大好的條件,所以沉下去,多去那些四線城市、五線城市、六線城市,包括鄉村去,看看那些消費者需要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樣的產品。
最后,堅定信心。市場需求的萎縮讓我們感受到生存的壓力。你適應了激烈的市場環境,習慣了市場生存的法則,你就能夠跑到終點。
前面跟各位分享了很多不太好的信息,但是想中國畢竟還是一個最大的消費市場,保證了我們這個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完整的產業鏈支撐中國企業依然有較強競爭力;行業的進步、技術的提升,有一批熟悉現代企業經營的管理者和較高水平的技術人才隊伍;行業將逐步進入規范、理性發展的新階段,我們不斷朝向綠色清潔生產、智能制造發展,相信行業一定會迎來一個非常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