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廠商Solarworld,正是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始作俑者”,Solarworld高層9日表態稱,即將在歐洲聯合同業要求歐盟委員會對中...
德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廠商Solarworld,正是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始作俑者”,Solarworld高層9日表態稱,即將在歐洲聯合同業要求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由于歐洲是河北和中國光伏廠商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如果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啟動貿易懲罰措施,對中國光伏行業的沖擊將遠遠超過美國。
1月9日,Solarworld首席執行官弗蘭克·阿斯貝克對外表示,最近幾個月,中國廠商大規模在德國以低于成本價“傾銷”太陽能電池組件,對本土行業造成沖擊,因此Solarworld將聯合歐洲其他光伏同業,對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展開反傾銷調查。
阿斯貝克稱,來自德國電網的統計顯示,接近年底,德國光伏裝機量出現迅猛增長,單是在12月份,新裝機量就達到了3吉瓦,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光伏組件企業以“傾銷價格”清理光伏組件庫存。
德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面對中國廠商在本國市場攻城略地,德國本地廠商一直心存不滿。據記者了解,早在2009年,上述Solarworld公司以及另外一家Conergy,曾游說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開展“雙反”調查,阿斯貝克當時的理由是,中國政府對光伏發電項目相當于一半投資的補貼實際上是對光伏企業的補貼,不過歐盟委員會并未立案。
在2009年底的歐洲光伏工業協會會議上,中國廠商和德國企業進行了有效溝通,中方解釋了解德國企業對中國政策的誤解,此輪溝通暫時撫平了德國企業的不滿。
不過在目前歐債危機加劇、全球經濟動蕩、歐洲光伏企業出現倒閉潮的背景下,中國光伏企業無疑將面臨來自歐洲同業的更大壓力。
據了解,歐洲國家紛紛下調電價補貼,不僅殃及英利、晶澳等河北大廠商的財報,同時也對歐洲光伏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2011年年底,德國太陽能技術公司Solon SE宣布,由于無法和銀行、投資者達成友好協議,該公司已申請破產,成為德國首家申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企業。幾天之后,德國另一家太陽能熱發電廠商SolarMillennium公司也向德國菲爾特地方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據悉,德國另外一家老牌光伏廠商Q-Cells,目前也正在尋求買家。
Solarworld在西方光伏行業呼風喚雨的能力不可小視。十月份,其位于美國俄勒岡州的分公司,聯合其他美國六家光伏廠商,向美國政府指控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傾銷”產品,要求美方實施懲罰性關稅。目前美方已啟動“雙反”調查,不過保定英利、寧晉晶澳這兩家河北最大的光伏企業并未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強制應訴對象。
據記者了解,河北光伏企業的出口中,歐盟占到80%左右,其中德國又占到歐盟市場的一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