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發布《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報告稱,央行貨幣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今年央行兩...
6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發布《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報告稱,央行貨幣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難度加大。
今年央行兩次加息推動企業融資成本在不斷上升,據有關機構測算,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遠遠高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報告內容顯示,當前是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企業經營難度增大。1-4月,我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3%,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11.6%,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僅上漲7.0%。勞動用工成本持續提高。繼2010年30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幅度達到22.8%后,今年又有北京、重慶、江蘇、廣東等13個省市再次較大幅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力報酬普遍上漲,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運營成本。
報告摘要如下:
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工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十二五”規劃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擴大內需,努力擴大出口,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繼續呈現生產增長較快、效益同步改善、出口加快恢復的良好格局。
一、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增速同比回落4.9個百分點,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別加快0.7和0.9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4.7%。分管理門類看,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5%、14.2%、17.1%和15.2%,增速同比分別回落5.7、1.4、8.2和6.5個百分點。
——企業利稅水平同步提高。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4869億元,同比增長29.7%;上繳稅金10772億元,增長26.8%;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8441萬人,同比增加775萬人,增長10.1%。
——出口繼續呈現恢復性回升。1-4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0.7%,增速同比回落5.8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現價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繼續下降到12.32%,同比又回落0.82個百分點。分管理門類看,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增長23.3%和26.7%,增速同比分別加快3.9和1.1個百分點;原材料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27%,同比回落12.7個百分點;電子制造業受計算機行業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影響,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15.3%,增速同比回落14.8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繼續改善。1-4月,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2.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9148億元,同比增長37.3%;上繳稅金5435億元,增長32.7%;利潤和稅金分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61.5%和50.5%。
——工業投資結構有所優化。1-4月,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6%,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9%。在宏觀調控和市場因素雙重作用下,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同比增長13.7%,增幅較去年全年增速下降1.1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工業投資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投資分別增長28.2%和28%,電氣機械及器材行業投資增長54.1%,醫藥行業投資增長37.2%,通信設備和計算機行業投資增長55%。
——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帶動下,中西部地區增長潛力加快釋放。1-4月,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6%、17.5%和16.4%,比去年四季度分別加快0.5、1.6和1.7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所占比重進一步上升到41.5%。效益水平同步提高。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5.1%、38.5%和35.5%。
從今年頭四個月情況看,工業經濟總體運行態勢平穩,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高度關注,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一是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企業經營難度增大。1-4月,我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3%,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11.6%,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僅上漲7.0%。勞動用工成本持續提高。繼2010年30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幅度達到22.8%后,今年又有北京、重慶、江蘇、廣東等13個省市再次較大幅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力報酬普遍上漲,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運營成本。
二是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要素保障壓力加大。電力供應 “淡季不淡”,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趨勢較往年提前出現,廣東省預計二季度最大用電缺口約為400萬千瓦左右,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重新實施錯峰用電,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西北、西南地區鐵路運力持續緊張,高油價抬高物流運輸成本,影響電煤等大宗商品跨區域運輸。
三是資金環境總體偏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央行貨幣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今年央行兩次加息推動企業融資成本在不斷上升,據有關機構測算,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遠遠高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四是產成品庫存增長較快,經濟運行面臨回調壓力。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23.2%,比去年底上升12個百分點,其中鋼鐵、平板玻璃、石化化工、汽車、輕工、紡織等行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20%以上,有色金屬、水泥、電子等行業企業庫存也處于較高水平,主要是通脹預期推動和需求放緩所致。從過去經驗看,產成品庫存增速在20-25%時,會出現“去庫存化”的可能,特別是隨著今年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工業經濟增速可能面臨回調壓力,如與高位運行的物價特別是上游原材料交織在一起,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
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