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秋季會10月21日在四川成都開幕。來自國內外的800多位業內代表,就金屬3D打印、生物醫學3D打印、3D打印材料、3D打印教育等核心議題展開深...
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秋季會10月21日在四川成都開幕。來自國內外的800多位業內代表,就金屬3D打印、生物醫學3D打印、3D打印材料、3D打印教育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未來10年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將3D打印作為重點技術列入其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對3D打印技術的高度重視。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無限三維科技產業集團首席執行官羅軍預計,3D打印行業即將迎來爆發期,行業將開始洗牌。他同時表示,在推廣應用上還需要創新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加大服務平臺和人才建設。
與會專家認為,3D打印正迎來新一輪增長期,爆發點可能在工業應用領域,同時,3D打印技術本身將會發生許多調整。會上,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度公開發布中國3D打印未來3年行動計劃,并舉行了全球第三個3D打印創新中心落戶成都的簽約儀式。
把脈趨勢前瞻布局
張梅穎指出,今年以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壓力進一步加大,形勢嚴峻程度高于往年。其中既有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需求不振的客觀現實,也有動力不足、創新不足的問題,盡管我們一直在加大培育和扶持以3D打印等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但是產業培育和技術創新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創新不足、投入不足、應用不足的問題還相當突出。
對于3D打印產業發展,張梅穎提出,企業發展要有定力,要有前瞻性。進入新世紀,全球產業競爭愈演愈烈,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積極參與其中。中國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面臨巨大壓力。去年5月,《中國制造2025》發布,為在2025年邁入制造業強國行列謀篇布局。《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未來10年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3D打印被列入其中,受到高度重視。
張梅穎指出,當前我國3D打印發展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從應用入手,促進3D打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結合,政府要出臺相應扶持政策,積極鼓勵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生物醫學領域、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深度應用。二是從技術創新入手,深化與國際間的對話合作,與國際權威的研究機構共建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推動3D打印技術深刻變革。
發展3D打印產業要堅定信心。3D打印技術之所以能夠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并被世界各國一致看好,是由3D打印自身優勢決定的,它可以彌補傳統制造技術的短板。歐美大力推動再工業化和再制造化戰略,其實質不是要回到傳統制造業實體,而是提早規劃和布局未來先進技術,從而搶占制高點。今天,我們都面臨這樣的選擇,我們要抓住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新的機遇。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不僅能夠解決很多復雜的個性化制造難題,縮短新生產開發周期,優化生產工藝,被研發機構持續看好,還在生物醫療領域不斷創造奇跡,不僅可以作為醫療輔助手段、打印手術導板、推進精準醫療,還能夠打印血管、細胞等,科學家的實踐證明3D打印技術未來將在很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對3D打印的認識和應用才剛剛開始。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主席GrahamTromans在演講時指出,3D打印在工業領域有很好的應用空間,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我們現在還大多數停留在簡單的新產品測試、模具模型等階段。羅軍表示,我國的3D打印從業者要放寬視野,多與世界權威機構合作交流,盡快融入世界3D打印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前沿。
謝菲爾德大學材料學院教授Karaman分享了他們在金屬材料研究和金屬打印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著重介紹了謝菲爾德大學看重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特別是中國國內3D打印高端人才還比較匱乏的機遇,因此,謝菲爾德大學從2017年開始與無限三維(青島)打印技術產業研究院戰略合作。會上,無限三維(青島)打印技術產業研究院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就聯合培養全球首個3D打印與智能制造方向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友好交流并簽署了合作協議。業內專家表示,無限三維(青島)打印研究院依托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和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研究院,具有豐厚的3D打印行業資源和專家資源,此次與謝菲爾德大學強強聯合,開展全球首個3D打印相關研究生培養計劃,對推動3D打印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開拓性作用和意義。
創新模式強化應用
羅軍在演講中詳細分析了3D打印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他說,當前,國內很多人對3D打印的認識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對3D打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影響、3D打印技術與其他先進技術的融合、3D打印材料等研究還不夠。
羅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3D打印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變革。傳統的技術工藝和商業模式開始轉型,以GE為代表的一批3D打印大客戶正在集中布局3D打印,這是新的信號,一方面說明3D打印這個行業即將迎來爆發期,另外,這也說明行業將開始洗牌。他認為,3D打印技術是一項非常前瞻的技術,但不是一項替代性很強的技術,因此在推廣上還需要創新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加大服務平臺和人才建設。
為加速3D打印產業在國內的推廣應用,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次發布了未來3年的行動計劃。羅軍介紹,從2017年開始,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將從應用平臺入手,在全國主要工業城市布局10家3D打印創新服務平臺,進一步建立健全3D打印生態鏈;二是從專業人才教育培訓入手,在國內規劃建設100家3D打印學院,計劃3年后每年系統性培養2萬以上3D打印專業人才,培養3D打印本科生500人以上,碩士學位研究生300人以上,博士學位研究生100人以上;三是發揮互聯網優勢,繼續發揮3D打印在線平臺優勢,做好3D打印在線定制、在線教育、在線加工,實現線上線下完美結合。四是繼續深化與國際頂級研究機構的深度合作,為國內會員企業嫁接技術、資金、人才資源,推動國內3D打印產業上水平、上臺階、上檔次,促進國內3D打印產業轉型升級。
3D打印在成為全球高端智能制造業基礎裝備的同時,也正在將觸角伸向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3D打印技術的逐步成熟發展,3D打印會從工業制造應用向生物醫學等生活應用蔓延,一場新的產業變革正在成為3D打印的后來之“機”。圖為3D打印的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