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汽車產業是我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工業銷售產值達51.67億元,其中也不乏涉及出口的企業。然而,從去年以來,我區汽車零部件出口,卻頻頻遭遇退運的困擾,占我區同期機...
汽車產業是我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工業銷售產值達51.67億元,其中也不乏涉及出口的企業。然而,從去年以來,我區汽車零部件出口,卻頻頻遭遇退運的困擾,占我區同期機電產品退運批次的63%。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去年和今年一季度,蕭山萬向進出口有限公司將采購而來的零配件出口,已經遭遇了4批退運,金額達11.9萬美元。
蕭山檢驗檢疫局對此開始退貨追溯調查。經初步調查發現,此系列貨物除了表面輕微缺陷外無其它明顯不符。
那是哪里出了問題?蕭山檢驗檢疫部門派出有經驗的檢驗員再次到企業與相關人員進行了進一步分析調查,終于搞清了退貨的真正原因:一是材質不符合要求;二是產品尺寸不符合要求,導致無法安裝。還有就是檢驗器具未進行有效矯正,造成批量退貨。最終,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助下,該公司采購的產品質量保持穩定。
我區遭遇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退運的困擾,不止這一家企業。據統計,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蕭山轄區汽車零部件退運共46批次,占我區同期機電產品退運批次的63%,涉及退運總金額為103.4萬美元。而退運的產品主要有輪轂單元、軸承、制動摩擦片、驅動軸,退貨國家主要為歐洲和美國。
檢驗檢疫部門相關人士介紹,退貨的原因,主要就是產品不符合進口國最新標準要求、生產工藝缺陷導致性能不符合買方要求、產品尺寸不符、表面生銹、毛刺等,基本還是以質量不合格為主。事實上,我區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眾多,但由于汽車零部件產品并非在檢驗檢疫部門的法檢目錄之下,平時對該類產品的抽檢也相對較少。而部分生產企業對國外的技術標準內容了解甚少,這大大地增加了出口貨物遭退運的風險。
“目前,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主動尋求協助,迫切需要了解國外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以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上述人士對記者說,為此,他們也在尋求相關的應對措施。
“一方面,我們將積極建立技術貿易壁壘預警機制,收集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相關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標志標簽等技術信息,及時通報給出口企業。”上述人士說道,另一方面根據蕭山汽車零部件退貨較多的特點,積極爭取資金,對法檢目錄之外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重點開展監督抽查。“目前已擬定抽樣方案和計劃,為下一步全面了解蕭山出口汽車零部件質量情況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