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日前在其官網上發布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余額的同比增速雙雙回落。出于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言論再度興起。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穩定物價...
央行日前在其官網上發布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余額的同比增速雙雙回落。出于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言論再度興起。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穩定物價仍是宏觀調控首要任務的背景下,目前還看不到貨幣政策轉向的跡象。
目前貨幣條件與經濟相適應
央行的數據顯示,8月末,作為貨幣政策重要指標的廣義貨幣M2余額為78.07萬億元,增幅為13.5%,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個百分點。
反映企業活期存款變動的狹義貨幣M1余額27.3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個百分點,顯示出企業活期存款增量進一步下降。此外,流通中貨幣M0余額4.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7%。
值得注意的是,8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485億元,同比多增93億元。當月貸款增量較上月有所回升。此外,8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962億元,同比少增3736億元。
央行表示,盡管目前M2增速看起來比過去低一些,但實際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相適應的。
穩物價仍是調控首要任務
央行表示,目前我國一些價格上漲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沒有根本消除,通脹仍然偏高,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需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通脹的內外壓力都很大。從內部講,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壓力,如近幾年生產管理、勞動力等成本因素的上升使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成本推動型的通脹,而且生產經營、流通成本上升造成價格上漲壓力大的狀況仍在進行中,不會有太大變化;其次,前兩年為刺激經濟增長,M1、M2的增長很快,從2009年到2011年3年平均下來的數值很高,近幾個月數據的下降,并未改變流通中貨幣存量過大的狀況;第三,一些臨時性因素如氣候變化等也會對通脹造成壓力;此外還有一些翹尾因素。從國際因素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上升傳導到國內構成輸入性通脹,還有美歐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使我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因為國際資金的流入增加了不少,外匯占款增大。
“我們要看到,國際的因素目前不會有太大變化,通脹的國際國內環境仍然存在,所以仍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定物價仍是調控首要任務。”趙錫軍說。
貨幣政策未抑制經濟
有聲音認為,M1、M2大幅下滑意味著上半年連續的貨幣調控影響了整體的貨幣環境,企業生產活躍度下降,經濟面臨下滑風險。
央行表示,今年以來,M2增速從高位向常態平穩回落,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和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
目前,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目前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央行表示,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目前,“流動性水平總體是適當的,銀行體系備付水平正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臣對本報記者說,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由來已久,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很多,不單純由貨幣因素決定。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目前應當不會轉向,當然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增加靈活性,也存在溫和放松信貸以扶助中小企業融資的可能性。(葉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