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出消息稱,歐盟發布官方公告決定,對中國經馬來西亞轉口的輸歐緊固件產品發起反規避調查。正如業內相關人士擔心的那樣,中國與歐盟的新一輪貿易摩擦將要來臨。繼反傾銷和反補...
據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出消息稱,歐盟發布官方公告決定,對中國經馬來西亞轉口的輸歐緊固件產品發起反規避調查。正如業內相關人士擔心的那樣,中國與歐盟的新一輪貿易摩擦將要來臨。繼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之后,這一次歐盟對中國產品使用了反規避調查這一救濟措施。 中國產品出口舉步維艱
歐盟稱,自2009年1月31日,歐盟正式對原產自中國的緊固件實施反傾銷措施后,相關中國產品出口路徑發生明顯改變,通過馬來西亞轉運到歐盟市場的產品增多,并在歐市場上繼續低價傾銷,嚴重削弱了現行反傾銷措施的有效性。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國,近幾年正處于產業快速發展階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正在穩步提升。國內該產品生產和貿易企業近1萬家,貢獻了100多個就業崗位。2008年11月,歐盟開始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緊固件進行反傾銷調查。2009年1月31日,歐盟正式對中國緊固件采取反傾銷措施,征收最高為87%的反傾銷稅。同年12月3日,歐盟委員會以14國贊成、12國反對、1國棄權的票選結果,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緊固件征收5年最高達87%的正式反傾銷稅。
歐盟是中國緊固件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歐盟的反傾銷措施使中國緊固件行業受到嚴重打擊。2009年,受歐盟87%的懲罰性關稅的影響,國內有近90萬噸的緊固件產品無法出口,全行業出口同比下降了43%,緊固件生產企業的設備使用率也從之前的84%一度下降到70%左右。再加上國外廠商不惜以傾銷手段加緊搶占中國國內市場,國內緊固件行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該行業目前有1/3的企業已經停產,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如果這項調查最終成立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再次失去歐洲市場,企業勢必會遭受重大損失。”江西省一位緊固件生產企業負責人對筆者表示。
通過對多位中國緊固件生產商的采訪,筆者了解到,中國企業轉道馬來西亞將產品出口至歐盟實屬無奈之舉。為了重新進入歐盟市場,擁有優良港口、比較容易獲得進口優惠憑證的馬來西亞便成為很多中國企業“借道”的首選。然而,企業頻繁“借道”與產品過量涌入使得馬來西亞很快地進入了歐盟調查人員的視線。因此,便出現了歐盟對中國企業的反規避調查。
走高端路線保生存
目前,中國緊固件企業和國外同行間的市場競爭逐步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應對除歐盟之外其他國家的反傾銷、反規避調查,處在困境中的中國緊固件企業該如何應對呢?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江西省質量監督局一位官員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面對貿易壁壘,企業可以逐步將產品銷售重心轉移至國內市場,力求通過國內市場的拉動,緩解海外出口壓力。據他介紹,目前,已經有不少緊固件企業在大力發展內銷,產品的質量越來越符合國家標準。這位官員還表示,面對歐盟的反規避調查,中國緊固件企業要想在危機中求得生存發展空間,就應走高端路線。
據筆者了解,由于中國緊固件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產品附加值低,如果技術含量得不到提高,今后可能還會遇到更多的貿易摩擦。因此,有學者建言,國內企業今后應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把成本優勢轉為創新優勢。
同時,對于歐盟近日提出的反規避調查,中國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助長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和艱難復蘇的關鍵時刻,中方認為,歐盟不應奉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決心維護中國產業的正當利益,營造公平的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