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過15年的發展實踐,我國建材工業在由大變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主要有:各主要行業的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技術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初具國際競...
經過15年的發展實踐,我國建材工業在由大變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主要有:各主要行業的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技術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初具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迅速成長,產業集群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國際融合度正在逐步提高。《戰略》提出,到2030年我國建材工業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由建材大國變成建材強國。
大規模建設還將持續
我國大規模建設期至少還要持續30年左右,預計建設高峰期在2020年左右出現。未來30年,我國需要建設的房屋總面積將有可能達600億~700億平方米。建筑業將朝著部品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已經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列為新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的絕大部分產業都與建材工業有很強的相關性,將為建材工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發展重心向中西轉移
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會進一步推進產業轉移步伐,建材工業發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為適應現代建筑業的發展要求,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建材工業的發展重點將轉向加工制品業。
為適應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大力發展節能型建材依然是建材工業發展的重要主題。
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將加快推進,企業間并購、重組、聯合將成為新階段建材工業發展的鮮明特點。
為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一些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將會把國際化戰略作為新階段企業發展的新的戰略選擇。
在各主要行業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基礎上,建材工業發展將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階段。
加工制品成發展重點
大力發展加工制品業,實現由原材料生產為主向加工制品生產為主的轉變。
發展加工制品業,并非簡單的產業鏈延伸,主要是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為支撐,生產具有高附加值并滿足多功能要求的精、深加工產品。
加工制品業的發展以建筑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重點發展建筑結構件、多功能建筑墻體、建筑門、窗、屋面系統等產品。
發展加工制品業要確立“大建材”的發展理念,按照“以我為主、兼容其它、綜合集成”的發展思路,實現由原材料供應商向工程問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通過發展加工制品業,推動我國的建筑工業化進程,實現由建筑施工業的被動適應者向建筑工業化推動者的轉變。
綠色發展成主線
走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由“兩高一資”產業向“兩型”產業的轉變。
“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包括:淘汰能耗高、對環境污染較嚴重的落后生產工藝;對現有節能、環保不達標的生產線實施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和清潔生產水平;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等余熱利用技術,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
大力發展高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通過延長建筑物壽命的途徑從整體上實現節能、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從根本上實現減量化發展。
通過發展復合多功能墻體,節能門窗、節能屋面系統產品,為建筑節能提供支撐。
資源綜合利用仍以水泥產業和建筑墻體產業為主要領域,重點轉向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脫硫石膏等大宗廢棄物的協同處置和綜合利用。
積極發展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的玻璃材料及產品和其它無機非金屬材料及產品。
創新將驅動產業升級
走創新發展道路,實現由資本驅動型產業向創新驅動型產業的轉變。
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理念。善于從全球視野、國民經濟全局、產業鏈上下游去發現甚至發掘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尋求行業新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商機,使得行業發展實現從主要依靠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張轉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軌道上來。
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以技術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業聯盟為載體的各種形式的企業間重組聯合和并購,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行業整體競爭能力。
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十二五”期間技術創新的方向主要包括:建材產品的智能化制造技術;建材產品的綠色制造技術;建材產品的工業設計技術;建材產品的柔性生產技術。
推動管理創新,提高全行業經營管理水平。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增強行業管理職能,推動行業科學、有序、健康發展。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