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熱度不減。中汽協(xi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45.2萬輛和4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延續(xù)同比高速增長勢頭。
????“1月份傳統(tǒng)車與新能源車形成巨大反差,新能源車向上、傳統(tǒng)車向下趨勢既定。”全國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車的參與勢力相對多元,目前大集團新能源汽車表現分化加劇,自主品牌表現相對較強。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正轉向市場化推動,已形成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
????2021年底以來,多家車企紛紛上調新能源主流車型市場價格,全面開啟漲價模式。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21年12月份至今,已有近20家車企宣布旗下新能源車型漲價,漲價幅度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在崔東樹看來,面對新一輪漲價潮,對車企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產品技術指標,以提升市場競爭力。“電池與整車集成技術的提升,不僅有利于車企在過渡期獲得更多的補貼支持,而且也將在技術層面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新能源車市場迎開門紅
????從市場份額來看,1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17%,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19.2%,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分車型來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7萬輛和34.6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8.5萬輛,同比增長2倍。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總體向好,直接推動各大汽車廠家銷量攀高。
????數據顯示,小鵬汽車1月份交付12922臺,同比增長115%,連續(xù)5個月交付突破一萬臺;理想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理想汽車交付12268臺理想ONE,同比增長128.1%;蔚來汽車方面,1月份交付新車9652臺,同比增長33.6%;2月6日晚間,比亞迪公布的1月份產銷數據顯示,當月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93168臺,同比增長361.73%。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1月份主要車企銷量均超出預期,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迎來開門紅。綜合來看,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廣汽埃安、比亞迪等7家車企的1月份銷量合計高達16.29萬臺,同比增長227%。
????“確保開門紅、保交付的努力在1月份得到了有效落實。”乘聯(lián)會認為,此前,部分傳統(tǒng)車企受芯片影響而調低2021年預期,將未交付訂單資源轉接到2022年一季度,有力促成了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量價齊升。不過,在原有訂單全部交付消化后,市場若能繼續(xù)保持高增速,才能真正說明市場已經擺脫了對財政補貼的依賴。
????補貼“棄拐”之戰(zhàn)持續(xù)
????補貼的連年下調令新能源市場經歷淘汰賽,新勢力車企已從當初的百余家到如今只剩十余家。補貼“棄拐”戰(zhàn)持續(xù),車企們不得不開啟漲價模式,以應對補貼的進一步退坡與短期的成本上調。
????有新能源車置換需求的李女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這一個月以來,已先后收到特斯拉、小鵬、極氪等多個品牌推送的漲價通知,催促盡快下單鎖定優(yōu)惠價格,否則將面臨數千元的車價漲幅。
????受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小鵬P7確定全系上漲4300元-5900元不等;一汽-大眾旗下ID.系列兩款車型全系上漲5400元;極氪001車型全系上漲8000元;比亞迪旗下秦、宋、漢、元系列車型也將有3000元-7000元不等的漲幅。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這一波漲價潮最早可追溯到2021年底。去年12月31日(補貼再退坡30%的前一天),特斯拉中國官網發(fā)布通知,Model3以及ModelY兩款車型的后驅版漲價,較此前售價上調1萬元至2.11萬元。
????進入2022年,隨著補貼政策再次退坡,蔚來、哪吒、廣汽埃安等品牌應聲而動向上調價。而小鵬汽車和極狐等品牌較為溫和,為補貼退坡設置了一定過渡期,例如,小鵬汽車表示,1月10日前交定金仍可享受2021年國補;極狐新車價格盡管尚未調整,但傳聞稱其或將進行配置變更處理。此后,比亞迪、長城歐拉和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也陸續(xù)發(fā)布漲價消息。
????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價格漲幅最大的是哪吒汽車旗下的哪吒UPro400輕快版、400行業(yè)定制版和500行業(yè)定制版,上調1.3萬元,漲幅達到10.59%;漲幅最小的是上汽飛凡的兩款車型ER6和MARVELR,價格分別上調了1000元和2000元,整體漲幅不到1%。
????“過去一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迎來大幅提升,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導致車企獲利有限。”中國乘用車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張秀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進入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在面對芯片、電池短缺帶來的供應緊張問題的同時,還不得不承受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此番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車企的業(yè)績壓力,但也會考驗車企的革新能力與消費者的接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