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小小的芯片,可以攪動整個地球。
近日,高盛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從汽車、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產。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芯片消費國,每年進口金額巨大。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量增長30%,達2603.5億個;集成電路進口價值達1.04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近日發布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數據中心、云服務、數據流通與治理、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統籌協調、一體設計,加快打造一批算力高質量供給、數據高效率流通的大數據發展高地。
算力是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僅2020年,國內就增加了2000余家與半導體芯片有關的企業,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擁有了7.41萬家公司,業務范圍涵蓋集成電路設備設計、制造等多個領域。
不僅是相關企業增多,相關實力也在不斷增強。今年6月6日,中科聲龍隆重推出新一代存算一體高通量算力芯片。中科聲龍創始人汪福全表示,超大面積的存算一體是這款芯片的首要特征,該產品不僅僅是實驗室樣品,而且能夠大規模量產。
相關業內專家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以往如此大規模的處理,計算和存儲是鮮明地分離的,即使到現在,整個業界的產業格局也受這種存算分離的傳統的深刻影響。存算一體的芯片及其應用產品,改變了當下算力芯片的全球市場格局,為我國在全球競爭中增添了砝碼。
國產芯片突圍
毋庸置疑,算力改變世界,是核心生產力,決定著思考的力量。
當前,全球陷入芯片危機,部分芯片價格已經攀升至原本價格五倍以上。在國外產能受限和潛在“卡脖子”風險的推動下,下游企業不僅要面對買不到的難題,而且還將陷入買不起的困境當中。
因此,國產化芯片勢在必行。為了應對芯片危機,國家層面頂層設計正在加速國產芯片產業升級,維護穩定、健康的供應鏈生態。并且通過設立專項基金,以促進國內芯片生產。
事實上,在芯片的研發道路上,我國企業也不斷吸收中外科技養分,融會貫通。比如,在大容量高通量算力芯片領域具有核心技術和全球競爭力的中科聲龍,成為“中國芯”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
中科聲龍新發布的茉莉X4新一代高通量算力芯片產品是全球首款存算一體化的高通量算力芯片,超大的芯片面積,處理能力和儲存能力足以媲美高端顯卡,但功耗只有顯卡的1\7。算力磚則是基于以上芯片開發的以太坊經典區塊鏈算力磚產品,這是中科聲龍為全球帶來的獨一無二的產品,算力磚問世的意義,對以太經典或以太坊區塊鏈網絡來說,是把算力帶入普通家庭;而對于用戶來說,則在于可以持續地為他們創造收益。
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無論是科技產品也好,還是創新服務也罷,都離不開龐大復雜的數據計算,因此催生出算力芯片的巨大需求。而高通量算力芯片是將算力芯片的帶寬、功耗、數據處理能力又提高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維度,應用到更廣泛的生活生產場景中。小到手機,大到自動駕駛,高通量算力芯片都在其中扮演著重中之重的角色,它讓思考變得更加敏捷,更具有執行力,高通量算力芯片決定著科技產業發展的上限,直接影響互聯網產業的未來走向。
中國芯片的未來十年
互聯網科技巨頭崛起,網絡資源與數據的高度集中導致經濟實力與財富的過度集中,給市場競爭帶來許多現實問題。算力將成為打破現有格局的利器,構建未來更加公平的網絡世界。
萬物互聯時代,對于芯片算力的要求達到空前高度,更迅速、更大帶寬的算力芯片,能夠支持建設更智慧、算力更強的智慧城市,同時也意味著資源更節省、安全更有保障、運行效率更高、居民生活更便利。
汪福全認為,傳統的信息互聯網創新空間較小,具有更為宏大的價值互聯網時代已經開啟,這個新的時代是由區塊鏈協議催生的。全球基礎設施是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公有區塊鏈,這里蘊含著未來世界無窮的想象力,實際上,未來已來。
當前,算力是全球性公有區塊鏈最可靠的底層基礎設施,也是安全的屏障,這無法回避。回避它,區塊鏈系統就變成了空中樓閣的數字游戲,無法承載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目前信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問題:數據壟斷。打破數據壟斷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靠技術的顛覆。
“我們堅信,政府能像過去擁抱信息互聯網一樣擁抱好價值互聯網,價值互聯網離不開區塊鏈,離不開算力;一流的算力為建設一個更加公平美好的數字世界而有所作為;同時我們更希望能為中國芯片的市場化找到一條出路。”汪全福表示。
不過,在行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我國在芯片的制造上還需要走很遠的路,但未來十年,國產芯片的道路已經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