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即“新四化”)逐漸成為汽車業的發展主流,整個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與此相對應,汽車后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后市場迎來新前沿
日前,在成都舉行的第七屆國際汽車零配件及售后服務展覽會,向外界透露了行業的新趨勢:隨著新技術在整車領域的不斷推進,以數字化為支撐的相關零部件制造、流通、數據、維修技術診斷、客戶服務等應用,開始成為汽車后市場重點推進的新方向。
如今,零部件的電子化和智能化水平,已是汽車后市場競爭的制高點。為此,此次展會對眾多汽車后市場的智能化產品和技術進行了專門展示。其中,尤其突出了在電子電氣、智能網聯方面擁有優勢的展商和產品。
展會主辦方之一的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光表示,隨著“新四化”在汽車產業的不斷推進,汽車后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和機遇。因而,展會對行業的新技術、新模式、新趨勢進行了突出展示,助力行業強鏈補鏈,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助力中國汽車及后市場產品在新四化的格局下,持續鞏固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新技術在整車制造領域的快速普及,導致與之緊密聯系的汽車后市場也發生了新變化,其主要特征是,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深度不斷加大、零部件和服務的電子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高,以及產業鏈深入改造等。因此,誰能利用數字化技術,并基于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完成數字化與行業的適配,將成為本輪汽車后市場行業變革勝出的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四化”的作用下,汽車不再只具備交通工具的屬性,而是進化成內容和服務的載體。與之相對應,未來的汽車后市場也將發生改變。
例如,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對電子零部件的需求提高了許多,車機系統升級和維護等服務開始迅速普及,這就使得以系統維護和新興應用為主的相關服務在汽修服務中的占比逐年提升。
萬億藍海的新機遇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8億輛,駕駛人達4.65億人,汽車后市場產值達到近1.5萬億元。
同時,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快速落地,汽車后市場也開始從產品型行業轉變為服務型行業,亟待通過互聯網技術驅動服務,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客戶的服務體驗。
于光說,在汽車零部件國際貿易中,50%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品產自中國。為此,公司希望能借助展會平臺深入挖掘行業價值,不斷豐富新能源、智能網聯、新材料、未來出行服務、汽車芯片創新應用等方面的展示,以推動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驅動下的產業變革。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中國汽車后市場的規模也在持續增長,并逐步從單打獨斗的零和博弈階段,走向“數據智能化、品類集成化、生態共享化”的協同發展階段。
然而,盡管汽車后市場已是萬億規模,但仍存在高度分散、競爭不規范、產業效率提升速度較慢等問題。
數據顯示,國內目前約有60萬家至70萬家汽車維保企業,其中一類、二類企業占比分別為3%、17%,而三類門店占比則高達80%。因此,散、亂、小一直是中國汽車后市場的行業痛點,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進產業升級,實現行業整體的整合及提升,便成為中國汽車后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專家表示,新技術正在深入推進產業鏈改造,未來將會出現一系列大的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
改變已經開始
時下,“新四化”給汽車后市場帶來的改變已經出現,行業對汽車半導體、功率器件以及新興電子化集成裝置等相關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凸顯。
數據顯示,一輛傳統燃油車的汽車電子成本占整車成本的比例約為15%至28%,而新能源汽車的這一比例接近 65%。業界認為,隨著汽車配件年限進入更換周期,以及裝置置換等需求的提升,智能化下的汽配后市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
在這一過程中,汽車維修行業的變化尤為突出。傳統的汽車維修主要針對車身結構、外觀、引擎等定向維修為主;現在的汽車維修則圍繞車機系統升級和維護等內容展開。由此,維修工具也由各式型號的扳手、千斤頂、缸套拉拔器等,逐步過渡到以汽車讀碼卡、診斷電腦、智能云檢測等為主的智能解決方案上。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企業和平臺也在不斷推進環境優化,助推汽車后市場的智能化轉型。
以浙江為例,浙江是國內的汽車大省,溫州、臺州等地則是汽車零部件等后市場企業的聚集地。2019年,浙江省印發了《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以產業結構戰略轉型和產品高端化為主線,構建集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于一體的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而在國家層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也發布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規定的征求意見稿,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加以規范和明確。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些政策的推出為汽車產業鏈的智能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未來,汽車后市場的智能化發展會不斷加速,成為汽車產業鏈新的重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