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躍進,但在深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瓶頸和限制。基于此,在政策引導層面,政府意欲進一步破除發展掣肘。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重點工作時稱,將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進汽車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作為汽車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手車一直是行業關注焦點。盡管近年來我國二手車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然而二手車交易仍然背負諸多枷鎖。“取消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的口號已在汽車產業界喊了多年,雖已有不少地方政府逐步開始執行,但總體來看,二手車交易的“老大難”問題仍亟待解決。
“2019年、2020年國家對二手車交易高度重視,這兩年國家出臺的對于二手車交易的有些政策帶有很強的改革性質,但實際效果甚微,這說明在二手車領域存在的一些由來已久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常務理事長蘇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談道。
蘇暉告訴記者,目前二手車交易仍然需要破除以下瓶頸:
其一,讓二手車恢復“商品屬性”。一旦正式確認二手車商品屬性,二手車經銷公司在收購二手車的時候,無須進行過戶,只需登記臨時牌照,將二手車登記到經銷公司名下,這將會減少一次過戶次數,同樣也節約一次過戶成本,這將促進國內二手車交易。
其二,要解決二手車市場臨時車牌問題。
其三,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限遷政策使二手車商品流通面臨壁壘,打擊了消費者購車以及經銷商賣車的意愿。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取消限遷。然而,目前取消二手車限遷工作仍未得到全面落實。
其四,要進行二手車增值稅改革。一直以來,由于二手車交易稅率偏高,造成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受限局面,降低交易稅率也成為破解二手車交易的關鍵之一。2020年6月,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明確了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從事二手車經銷的納稅人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由原按照簡易辦法依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調整為減按0.5%征收增值稅,下調幅度高達7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此前對記者表示:“降稅將顯著降低二手車流通成本,活躍二手車交易,打通汽車市場消費鏈條,同時也將為二手車交易規模化發展提供更好土壤。”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之前落實得并不是很好。”蘇暉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問題,這將使得二手車交易改革加速進行,促進政策更好落地。
除了二手車交易相關的內容,此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提及了“汽車準入制”的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工業產品準入制度改革,推進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及的汽車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并未將范圍框定在此前設定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這或許意味著,燃油車同樣面臨生產準入改革等問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在推進汽車生產準入改革的趨勢下,汽車產業限制準入的政策限制將逐步減少,目前汽車準入的嚴格審批制將面臨改革。“讓更多市場主體進入汽車行業,這對全面實現汽車的電動化轉型和推動網聯智能的技術提升、準入放開有著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中國正在逐步實施放開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商用車及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按照我國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開放時間表,2021年將是合資股比完全放開過渡期的最后一年,2022年將完全取消股比限制。同時,也將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隨著外資股比的全面放開,必須要有大的改革舉措來適應它,改革更多的是要涉及到取消原來一系列的相關條款限制,包括破除之前為保護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設立的一些條款。除了生產準入,在流通渠道,銷售權也得放開。總的來說就是,屆時外方對于汽車生產和流通的話語權會更大,本土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蘇暉說道。
外資股比放開在汽車產業界比喻為“狼來了”,這吐露出了本土企業的恐慌心理。可以預見,未來在中國汽車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除了上述話題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要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電池回收是近兩年國內汽車產業頻繁提及和激烈討論的一個話題。
中國從2009年起開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第一批電動車的電池報廢潮即將到來,行業人士預計,接下來兩三年都將是動力電池回收高峰期。2020年9月,生態環境部相關人士曾判斷,2020年退役動力電池約20萬噸,預計到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73萬噸。
然而,擺在動力電池面前的一系列問題尚未解決: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還不成熟,動力電池回收網絡不健全,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商業模式尚不清晰,電池拆解和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也難以保證。
基于此,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加快構建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是當前緊迫而艱巨的任務,要積極探索形成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模式。目前,整車企業在動力電池回收的責任過重,缺少電池企業的責任分擔,這需要我國不斷完善相關體系建設。”崔東樹表示。
此外,穩汽車消費,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也在報告中被提出。蘇暉認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關注點從“新能源汽車”進一步聚焦到增加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這是一個重大的調整信號,這反映出中央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且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更加謹慎冷靜、不驕不躁和求真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