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10月中下旬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其中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首要污染物為PM2.5。臨近年末,重點區域京津冀的大氣污染防治難度升級,PM2.5平均濃度是其他季節的2倍左右。
針對這一情況,日前,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聯合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須同比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6%。
《方案》要求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秋冬季期間(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6%。
《方案》實施范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區,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含河北省定州、辛集市,河南省濟源市)。
其中,清潔取暖是秋冬污染改善的重點,《方案》要求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有效推進清潔取暖。按照“以氣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則,堅持“先規劃、先合同、后改造”,在保證溫暖過冬的前提下,集中資源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同步推動建筑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質量,嚴格安全監管。各城市應按照2020年采暖期前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的任務要求,統籌確定2019年度治理任務。2019年采暖期前,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批試點城市力爭基本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各地要以區縣或鄉鎮為單元整體推進,不得在各村零散式開展。
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改造技術路線。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利用和集中式生物質利用。各地應根據簽訂的采暖期供氣合同氣量以及實際供氣供電能力等,合理確定“煤改氣”“煤改電”戶數,合同簽訂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安全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不新增“煤改氣”戶數。要充分利用電廠供熱潛能,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加大散.煤替代力度。“煤改電”要以可持續、取暖效果佳、可靠性高、受群眾歡迎的技術為主,積極推廣集中式電取暖、蓄熱式電暖器、空氣源熱泵等,不鼓勵取暖效果差、群眾意見大的電熱毯、“小太陽”等簡易取暖方式。
根據各地上報情況,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萬戶。其中,天津市36.3萬戶、河北省203.2萬戶、山西省39.7萬戶、山東省114.3萬戶、河南省130.7萬戶。
京津冀及其周邊區域秋冬大氣污染拉開序幕。大氣污染治理多年,各地均遵循著“對癥下藥”的原則,對于京津冀及其周邊同樣如此。
《行動方案》將具體的防治措施聚焦到以下幾個方面:
主要任務之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重污染行業的調整、治理“散亂污”企業、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和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提升VOCs綜合治理水平是主要的措施,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要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等地分別在2019年12月底和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鋼鐵、焦化、化工等行業的減產能和鍋爐等的淘汰;
2019年10月底前,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建設清潔化企業集群;10月1日起,各地焦化行業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2019年12月底前,完成人造板、家具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河北省和山西省分別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1億噸和1500萬噸;各地基本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
主要任務之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
嚴防散煤和煤炭消耗量,推進清潔取暖,尤其鼓勵天然氣、電取暖和空氣源熱泵等的使用,在鍋爐等工具方面,開展綜合整治活動,加大燃煤小鍋爐、農業大棚和畜禽舍燃煤設施的淘汰,加大生物質鍋爐治理力度,配套旋風+布袋等高效除塵設施。具體時間如下:
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各地結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等建立生物質鍋爐管理臺賬;
2019年采暖期前,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第一批試點城市力爭基本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
2019年12月底前,“2+26”城市行政區域內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主要任務之三:積極調整運輸結構
交通輸運過程中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是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公轉鐵”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尤其是一些大宗貨物的運輸,提倡鐵路或水路運貨;加快推進老舊車船淘汰,嚴厲查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超標排放行為,對燃油車所使用的油品質量進行專項檢查。具體時間如下:
2019年10月底前,對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及以上的鐵路專用線落實情況等進行摸排;北京、天津和河北實現主要貨運通道和城市入口目標分別為全覆蓋、不少于15個、各城市不少于5個;各地要以物流基地、貨運車輛停車場和休息區、油品運輸車、施工工地等為重點,集中打擊和清理取締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車,對不達標的油品追蹤溯源;
2019年12月底前,各地老舊柴油貨車淘汰數量應達到任務量的40%以上;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并上傳至國家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平臺。
主要任務之四:加強揚塵污染治理
嚴格降塵管控,實施網格化降塵量監測,對于施工工地、道路揚塵和堆場、碼頭等均提出了嚴格執行防風抑塵、灑水設施建設、清掃清運等要求,加強道路兩側裸土、長期閑置土地綠化、硬化,從而保證道路環境的清新。
此外,《行動方案》還規定,將從2019 年9月起,開展秋收階段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嚴控秸稈焚燒、燒荒、燒垃圾等行為。按照“定點、定時、定人、定責”的原則,結合自身情況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行動》方案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但2019-2020年秋冬季攻堅成效直接影響2020年目標的實現。因此,今年秋冬大氣污染防治,對于京津冀及其周邊區域來說,這是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