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泛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已陸續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報,相關企業延續了此前的增長勢頭,普遍有望取得良好的業績,不過,透過這些數字,我們看到存在的一些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市場環境向好,國內泛半導體行業迎進井噴期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泛半導體企業中,逾七成公司業績增長顯著,覆蓋了設備、元器件、PCB電路板等多個環節,其中,全志科技、北京君正、納思達、北方華創業績增幅超過100%,滬電股份、火炬電子的業績增速也超過50%,從事新型元器件業務的風華高科預計盈利甚至同比增長262.6-294%,高達4.05億元至4.4億元,而掌握打印機加密SOC芯片設計技術的打印耗材企業納思達,與中科院合作在今年上半年研發出用于軍工、航天防輻射芯片,在2018年上半年預計盈利3-3.8億元。
北京海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尹佳音表示,十九大以來,國家將集成電路、5G、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等行業提升到戰略產業的高度,以IP開發、設備制造、芯片、封裝測試等為代表的泛半導體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全球5G第一版標準鎖定,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開幕前一天,三大運營商紛紛亮劍最新的5G戰略,今年將在多個城市開展5G規模實驗,并進行業務應用和典型示范,2019年實現5G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全力推進5G布局。
同時,隨著物聯網的商用普及在2017年實現飛躍式進步,今年將迎來規模商用的元年,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8萬億美元,各大運營商、企業巨頭已經紛紛投入資金和人力,試圖搶占產品技術制高點。
這些因素正在進一步刺激泛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
利好背后有隱憂,產業把控力待提高
在國內泛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背后,隱憂不斷浮現。
除了芯片等嚴重依賴進口外,有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半導體設備同樣非常欠缺,自制率僅為14%左右,且集中于較低端的封測環節,這直接影響了整個泛半導體中下游所有環節。半導體設備落后、自主IP缺失以及EDA工具過度依賴進口,已成為國內企業面臨的三座大山。
今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一紙禁令便讓中興通訊陷入休克,直到多方展開斡旋并以后者付出14億美元罰款、更換全部董事成員的代價后才逐漸恢復。該事件讓國內泛半導體產業的軟肋一覽無余。
“近期中美貿易戰的升溫,使各方意識到過度依賴進口產品的風險,倒逼政府部門開始反思過去的產業政策,空前重視引導產業界與學術界加強自主核心技術與產品的替代設計,擁有核心技術積累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支持。”
尹佳音表示,兩個月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獲批,保底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各方正在努力集結大量資金、資源布局泛半導體領域的關鍵產品與技術,希望以此破解國內企業面臨的產業瓶頸問題。但不同于應用層面,底層或核心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很難立竿見影。
實施“走出去”戰略,加速國內外優質資源整合
不過,國內企業在一些領域快速突破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實施“走出去”戰略就不失為一條捷徑。
“泛半導體產業鏈很長,即使同在上游,也存在大量的細分領域,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存在一些頭部公司,這些頭部公司牢牢地掌握該細分領域的核心技術,廣泛分布于東南亞、日本、歐美,受限于市場規模,不少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體量并不大,抗風險能力也較弱,我們完全可以有選擇地收購一些細分領域中的優秀企業,與國內企業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1+1 >2的效果。”
尹佳音所在的海林投資成立于2005年,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創新型產業投資機構之一,覆蓋創業投資、并購整合、財務顧問與資本管理四大版塊,數年前即布局泛半導體裝備,該公司旗下的中國光電與創新科技產業基金正是其在半導體裝備供應方面投下的一枚重要棋子。
據悉,該基金是國內最大的專注于泛半導體領域的產業基金,發起人包括京東方、英飛尼迪等國內外大型企業,并得到中以政府、工業與信息化部及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的有力支持,截至2017年6月,海林投資管理基金達300億元人民幣,成功投出了東旭光電、上達電子、欣奕華、華霆動力等一批明星企業。
目前,海林投資正在大力打造細分市場高端自動化裝備與柔性半導體設備兩大資產包,專注于產業,并通過跨境并購,促進國外細分領域龍頭與國內已投資企業的有機整合,打造半導體裝備小巨人。
據尹佳音透露,海林投資的一些項目正在最后實施階段,今年底有望落地。“相對于一些大體量導致資金和風險積聚的的并購項目,我們的戰略更加精準、迅速且易于推行,也會對中國泛半導體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