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26~29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廣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南寧市召開全國鋁土礦整裝勘查成果及地質找礦新機制經驗交流研討會。會議研討了全國鋁土礦整裝勘查區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的總...
5月26~29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廣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南寧市召開全國鋁土礦整裝勘查成果及地質找礦新機制經驗交流研討會。會議研討了全國鋁土礦整裝勘查區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的總體安排與評價成果,各方專家共商如何發揮公益先行推動整裝勘查。
公益性地質工作始終發揮基礎支撐和科技引領作用,推動鋁土礦找礦取得了重要進展。自2006年以來,國土資源大調查先后在廣西、山西、河南、貴州、重慶等省市區部署鋁土礦找礦工作,新增資源量5億噸以上。山西交口—汾西發現3處大型鋁土礦,新增資源量1.9億噸;河南濟源—新安發現3處大型礦產地,探獲資源量1.8億噸;廣西扶綏—崇左地區發現4處大中型鋁土礦床,查明堆積型鋁土礦資源量近9000萬噸,預測平果式巖溶堆積鋁土礦資源量2.16億噸。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圈定鋁土礦找礦遠景區101處,預測500米以淺資源量104億噸。廣西、山西、河南、貴州四省(區)預測潛力均在10億噸以上,表明我國鋁土礦資源具有很大潛力。
在地質找礦新機制的指引下,各地發揮優勢和特色,鋁土礦整裝勘查實踐取得重大成效。廣西國土資源廳積極推進扶綏—龍州等地區鋁土礦整裝勘查工作,為平果鋁、華銀鋁、信發鋁等礦山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促進短時間內形成了桂西年產500萬噸氧化鋁的產業規模。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調中心、中國鋁業重慶分公司、重慶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聯合推進重慶市鐵礦鋁土礦整裝勘查,探索出中央與地方聯動、公益與商業緊密結合的路子,一年就控制鋁土礦資源量4100萬噸,為打造重慶“千億鋁產業鏈”提供了重要資源基礎。河南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配置、快速突破”的原則,統籌規劃、綜合勘查,推進煤下鋁整裝勘查取得成效。貴州務正道地區通過潛力評價典型示范,預測鋁土礦資源豐富,為整裝勘查指明了方向,新增資源量1億噸,預計該地區煤電鋁產業將吸引投資達600億元。
根據前期工作成果,中國地質調查局優選了6個鋁土礦集中區,列入全國首批整裝勘查區。預期“十二五”期間新增鋁土礦資源儲量5~8億噸。下一步,中國地質調查局將繼續發揮公益先行作用,夯實整裝勘查基礎,加快鋁土礦找礦新突破。一是圍繞重要鋁土礦成礦區帶開展遠景調查,加強成礦地質背景研究,綜合應用地質、物探和遙感等方法技術手段,獲得新發現,圈定靶區,提供找礦信息,為找礦突破提供新的選區;二是加強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全面部署大比例尺地質、物探、遙感等工作,開展異常查證和礦點檢查,加強靶區深部驗證;三是強化科技攻關與支撐作用,深化鋁土礦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研究,推進鋁土礦勘查技術方法組合研究與示范,組織專家開展勘查進展跟蹤和巡回指導,組織整裝勘查動態評價,確保公益性工作貫穿整裝勘查的全過程;四是開展鋁土礦及其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評價與綜合利用研究,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