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今天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管道運輸價格,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情況,9月1日起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昨天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管道運輸價格,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情況,9月1日起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價一毛聽起來似乎不多,但據統計目前我國政府管理價格的非居民用天然氣約700億立方米計算,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工業、發電、集中供熱、出租車、以及商業、服務業等用用氣行業企業負擔70億元左右,加上其對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影響,減負的總額可達160億以上,這降價的一毛錢是哪里騰出的空間?小部分是來自增值稅減并稅率后,天然氣增值稅稅率由13%降至11%;大部分則來源于我國首次對全國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開展了成本監審,并在此基礎上核定的新的管道運輸價格,較之此前有所降低。
相關負責人介紹,這13家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油氣混合、有一部分是生產銷售混合,凡是與跨省長輸無關的資產都剔除了。其他的還有評估增值部分,不允許進入有效資產獲取收益。
相關鏈接:國家發改委公布13家天然氣跨省管輸企業管輸價格
30日,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的管道運輸價格,標志著科學透明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后,在操作層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從公布的管輸價格看,西氣東輸、川氣東送、陜京線和榆濟線等長輸主干管網的每公里運價基本在0.45元/千立方米以內,西氣東輸三線最低,只有0.1224元/千立方米,中石化榆濟線相對較高,為0.4443元/千立方米。相比之下,山西通豫煤層氣管道、應張線等口徑小、運輸距離較短的管線每公里運價都在2元/千立方米以上。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3家企業的管輸價格是按照統一的方法和相同的準許收益率核定的,這兩條管道由于沿線市場需求小、運輸距離短,采用的是相對小口徑的管道,運輸氣量小,導致單位成本較高。
此外,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周邊管網的定價方法也相對特殊。目前西南油氣田周邊管網已形成環形管網,難以確定入口與出口之間的管輸距離。按照去年發布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規定,對于這種情況,既可以實行同網同價,也可按距離或區域確定價格。從此次發布的價格看,西南油氣田周邊管網實行的是同網同價,統一為0.15元/立方米。
按照《辦法》明確的“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定價原則,此次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是建立在國家首次對跨省管道運輸企業開展成本監審基礎之上的。據上述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共組織12個成本監審組,歷時近5個月,完成了對這13家企業的成本監審工作。經過成本監審,共剔除13家企業不應計入有效資產的資產185億元;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成本費用46億元,核定準許成本242億元。核定后的13家企業管道運輸平均價格比之前下降了15%左右。據了解,剔除的無效資產主要是因為部分企業存在油氣混合經營、產運銷一體經營、資產評估增值等情況。
思亞能源咨詢公司高級經理李蓉表示,對于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運銷捆綁以及因此造成的價格傳導機制不夠完善是兩個最大的問題,通過成本監審,在統一的規則下核定可結算的管輸價格為運銷分離、第三方準入創造了基本條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按照《辦法》的規定,8%的準許收益率是以管道負荷率達到75%以上為基礎的,如果負荷率達不到75%,相應的實際收益率也將低于8%。這也倒逼企業推動管網向第三方開放,提高管道負荷率。據記者了解,目前包括山西通豫煤層氣管道在內的部分企業已經準備主動將管道向第三方開放。
此外,獨立管輸價格的確定也將促進天然氣市場化交易。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表示,到目前為止,將近80%左右的氣源價格已經放開,本次核定跨省管輸價格,而且管輸價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僅有利于擴大天然氣消費,而且有利于用戶進入交易中心交易。有政策的支持,有山西通豫煤層氣管道對第三方開放的示范效應,交易中心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條件將不斷成熟,交易量將逐步增加,價格也會因供求關系的變化呈現更多的波動,交易中心價格發現的功能將逐步得到體現。(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