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伊川縣直有關單位要于8月底前出臺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有利措施,關力打造企業和項目落戶伊川的政策“洼地”,讓外業企業“無障礙進入,無障礙實施,無顧慮發展”。近日,伊川縣召開加快推進產...
伊川縣直有關單位要于8月底前出臺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有利措施,關力打造企業和項目落戶伊川的政策“洼地”,讓外業企業“無障礙進入,無障礙實施,無顧慮發展”。近日,伊川縣召開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會議,決定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提供財政支持等方面助力企業發展,全力提高產業集聚區建設速度。 2002年以來,伊川縣立足于“產業興縣,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立足于資源要素瓶頸的破解,立足于特色主導產業的打造,先后規劃了鋁電工業園區、經濟技術示范園區、磨料磨具工業園區、朱村工業園區、硅工業園區。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該縣的產業集聚區建設初見成效,已初步形成了煤電鋁及鋁深加工、磨料磨具、機械鑄造及五車零部件、硅及光伏、以釀酒為主的食品加工、耐火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群,產業積聚效應初步顯現,特別是煤電鋁及鋁深加工產業,已被確定為全市的重點產業之一。
為了進一步加快伊川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步伐,伊川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產業集聚區規劃為“一區二園”,總規劃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其中東園14.5平方公里,西園5.5平方公里。東園位于水寨鎮、白沙鎮鏡內,西至焦枝鐵路線、伊電集團碳素廠西側,東至磨料磨具工業園區江側,北至上天院至常嶺一線,南至硅工業園區南側,主導產業以電、鋁及鋁深加工、硅、磨料磨具、機械裝備制造業為主。西園位于城關鎮境內,北至西南環高速公路伊川北站,南至城關鎮周村,西至沲欒公路,東于洛欒旅游快速通道,主導產業以高新技術、勞動密集型和現代服務業為主。
據了解,從今年起,伊川縣財政三年內每年預算不低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該縣還將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訊、通燃氣、通暖氣、通污水管網和場地平整,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入駐保障。
在財稅支持方面,伊川決定對新入區企業從建成之日起,前三年按稅收大小由縣、鄉二級按本級收入給予獎勵,第一年獎勵80%,第二年獎勵50%,第三年獎勵30%,且于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對鄉鎮引資入駐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入庫稅收地方留成部分按照縣財政管理體制,由招引資鄉鎮和產業集聚區所在鄉鎮按7:3比例共享。對入區創業的高級技術人才,適當解決科研經費、給予住房補貼、家屬隨適及安置子女就近入學。
就如何健全服務體系和優化發展環境,縣委書記郭宜品在會上做了具體闡述。他說,加快完善產業集聚區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大力發展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產業集聚區企業聯合采購、集中管理、統一配送。他指出要建立健全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滿足產業集聚區在科技、勞動、培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對醫療、就業、養老保險等所有服務性事項全部實行社會化服務,提升產業服務水平,為項目入駐和人口積聚創造條件。要認真落實省、市賦予產業集聚區的管理權限和優惠政策,對于入駐企業和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手續,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全程代理,限時辦結,加快推進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