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長益:原材料工業要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持續平穩增長,不斷提高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2016年是&
“周長益:原材料工業要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持續平穩增長,不斷提高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如何打好開局這一仗?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原材料工業要緊緊圍繞部黨組確定的工作重點,把穩增長、調結構作為首要任務,把實施《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心工作,牢牢抓住轉型升級這一牛鼻子。
主攻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
周長益指出,2016年,原材料工業要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技術改造、兼并重組、布局調整、節能減排、兩化融合和軍民結合,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持續平穩增長,不斷提高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研究落實穩增長措施。密切跟蹤和掌握原材料行業生產運行態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先進企業的經驗做法,分析困難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政策需求,研究降低企業稅費、減輕企業負擔、調整進出口稅率等對策措施。制定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專項行動計劃,推進困難行業扭虧增盈、轉型升級。繼續組織實施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專項,加快推進城市鋼廠環保搬遷改造、城區有色金屬企業退城入園搬遷改造等重大工程。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繼續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嚴禁以任何名義備案鋼鐵、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加強對地方備案項目產能置換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定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僵尸企業”退出和低效產能削減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退出機制。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推動相結合,跨區域兼并與區域內兼并相結合,打破資產所有制界限,優化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環境。2016年,要完成大型稀土集團實質性組建,督促6家集團盡快落實組建實施方案提出的任務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力爭2016年6月底前整合所有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切實抓好稀土應用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加快智能綠色升級改造。落實智能制造工程,支持優勢企業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試點示范,推廣普及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和做法。繼續做好原材料行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評定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農資電商發展及智慧化工園區建設,開展建筑陶瓷行業“機器代人”工作試點。針對原材料工業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開展主要生產工序對標活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組織實施一批專項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量。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編制發布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建設國家新材料創新中心,重點做好新材料中試及工程化開發,突破產業化共性工藝技術。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支持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建立新材料統計體系、標準體系和技術成熟度評價體系,夯實新材料行業管理基礎。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條件成熟的關鍵材料,加快重點鋁合金牌號開發應用;落實石墨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實現石墨烯低成本化和工業化首批次示范應用;組織鋼鐵企業研發生產高鐵、汽車、核電等領域所需關鍵鋼材。
加強行業引導監管。發布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稀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逐步建立企業自我聲明、政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管理辦法。建設規范企業信息綜合數據庫,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整頓規范稀土行業秩序,嚴格控制新設稀土采礦權,制定出臺稀土產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標準。
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
周長益表示,“十三五”期間,原材料工業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的國家戰略,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為工作中心,以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發展動力,以綠色低碳和環保安全為首要責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著力推動化解產能過剩矛盾,著力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著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支撐保障。
加快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嚴禁新增產能,加快存量調整,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鋼鐵、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健康發展。
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認真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市場等綜合條件,鼓勵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間耦合化,推進原材料工業基地化、園區化發展,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布局。
加快工藝技術創新升級。以提升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為目標,攻克和掌握一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原材料工業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升級步伐,提升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努力實現清潔安全、高效高質、數字智能生產。
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按照國務院關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部署,準確把握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專用裝備和重點品種,完善新材料創新發展機制,全面提高新材料創新能力水平,著力實現材料先行。
提升綠色制造水平。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提升節能減排技術和管理水平,深入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推進原材料工業綠色化、低碳化、生態化發展。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