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上旬以來,山西地區煤焦油市場一改前期平穩態勢,價格大幅上揚。根據資料顯示,太原地區許多企業報價在1000元/噸,甚至到1100元/噸;臨汾地區主要焦化企業焦油出廠價為1100元...
8月上旬以來,山西地區煤焦油市場一改前期平穩態勢,價格大幅上揚。根據資料顯示,太原地區許多企業報價在1000元/噸,甚至到1100元/噸;臨汾地區主要焦化企業焦油出廠價為1100元/噸以上,而7月下旬的價格還在940元/噸以下,較4月份的670元/噸上漲了64.17%。并且許多企業均反映沒有現貨,需先交預付款排隊等貨。
據悉,7月初以來,一向焦油價位較低的山西焦油行情一直保持強勁的上揚走勢,價格堅挺,目前價格已與京津等地持平或超出,為以往少見。而在華東地區焦油價格已拉升到1700元/噸以上。
在國內焦油加工行業座談會上了解到,焦油價格的上漲對焦油加工企業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而焦油加工下游產品行情下滑甚至低迷的態勢,造成焦油加工企業效益大跌,使得許多小型焦油加工企業已經處于虧損局面,一些競爭力較差的小型企業生產難以為繼而被迫停產。
國內焦油加工行業遭遇滑鐵盧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前理事長徐廣成介紹,2004年以來,我國焦化行業迅速擴張,全年新增焦炭產能近8000萬噸,全國煤焦油產量達500—600萬噸。國內煤焦油加工企業乘勢而生,估計目前全國焦油加工裝置能力約450萬噸左右,在建、擴建、擬建項目能力約200萬噸左右,焦油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和東北地區。
據了解,我國焦油加工始于20世紀50年代,是鋼鐵工業的附屬,最早從前蘇聯引進到鞍鋼、本鋼、武鋼和包鋼焦油加工裝置,形成了5萬噸/年和10萬噸/年焦油系列,沿用至今。目前,國內單套裝置加工能力最大的是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年加工量可達18萬噸。上世紀末,寶鋼引進了兩套世界先進的日本焦油加工技術,年加工量在25萬噸以上。而10萬噸/年及其以下焦油加工裝置有70余套,散布在全國各地。
從2004年開始,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能源需求上升,鋼鐵行業擴張,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焦炭行情持續看好,煤焦油供應充足,焦油加工企業開足馬力,大干快上。但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半,2005年7月下旬風云突變,焦油價格突飛猛漲,直指2000元/噸大關。焦油加工產品除了工業萘、蒽油等少數產品價格持穩與上行外,占焦油產量55%的瀝青產品價格一跌再跌,平均價格跌到400元/噸以內,與年初相比,降幅在50%以上。
瀝青等焦油加工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使得與會的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鞍鋼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本鋼焦化廠、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馬鋼煉焦化公司等焦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叫苦不迭:企業虧損已是大勢所趨。
宏觀調控的連鎖反應
焦油加工企業效益下滑,有多種原因,其中最直接的是原料短缺和焦油價格上漲。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國分析了華東市場的情況,他認為,焦油短缺首先是由于國家相繼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限制鋼鐵行業投資過熱和焦炭出口,造成焦炭資源過剩跌價,煉焦企業為減少虧損降低出爐水平甚至悶爐停產,延長結焦時間,從而降低了焦油產量。據徐廣成介紹,由于國家限制焦炭出口,截至8月中旬,在天津港的壓港焦炭已經達到350萬噸。
其次,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帶動重油價格上揚,目前華東市場250#重油價格已升到3000元/噸左右,國內眾多玻璃廠、陶瓷廠、鋼鐵廠等大中小型重油用戶都因無法承受高價位重油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紛紛轉用煤焦油和煤焦燃料油(銷售價格在1800元/噸)。焦油被這些企業采購后直接燒掉,造成焦油加工企業原料捉襟見肘。
除此之外,有一特殊情況值得關注。廣東省是全國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幾年的需求量均保持在1000萬噸/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國燃料油市場總需求量的1/4到1/3。省內具有燃料油經營資格的貿易公司數百家,此外還有大量的燃料油終端用戶,市場競爭激烈,對煤焦油的接受價格高于內陸地區,這樣就吸引了供應商積極轉戰廣東市場以謀求更高利潤,造成其他地區原料短缺。
據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紹,自6月底山西焦炭生產企業限產以來,各焦化企業焦油產量大為減少,同時焦油加工開工率的上升以及焦油作為燃料方面的需求增多,導致焦油供應日漸趨緊,上周初焦油價格達到1550元/噸。另外,臨汾地區由于焦油加工企業較多,尤其是山西焦化集團公司即將開工的30萬噸/年焦油加工的原料采購與臨汾金堯焦化公司近期正式開工的16萬噸/年焦油加工原料需求,使得該地區焦油價格在山西省內處于最高價位。但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相琦透露,山焦新裝置的開工條件需90萬噸焦油庫存,現在只采購到40萬噸,距離9月17日的開工日期僅10余天內還有50萬噸的缺口。
據悉,焦油供應不足,還有焦油生產企業趁價位高企而惡意囤油的因素。
成立聯合體,呼吁國家出臺產業保護政策
焦油價格高位運行,而焦油下游產品上漲有限,使得焦油加工企業效益下滑,一些小型焦油加工企業已經出現虧損,不得不停產退出市場。大型焦油加工企業除了限產的同時又在提高產品的報價,導致行業內惡性競爭。面對目前焦油加工行業的窘境,參加座談會的焦油加工企業達成一致意見:煤焦油采購要構建長期穩定的市場,維護良好的市場伙伴關系,理順焦油加工產品的價格體系。
9月1日,由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發起,18家焦油加工企業在北京共同發表了《中國煤化工發展宣言》。其主旨是:一,徹底改變煤化工企業及與煤化工相關的企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做到對資源合理有效綜合利用,降低資源損耗;二,改變我國煤焦油加工企業小而散的現狀;三,要求國家盡快出臺相應政策制約將優質煤焦油作為燃料的無序行為,確保焦油加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四,倡議焦油加工行業內部加強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溝通當地市場行情、價格調整信息、市場變化趨勢、技術進步信息;五,形成焦油加工產業聯合體,共同致力于本行業向集中化、節能化、高效清潔方向發展。
黃建國副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焦油加工行業能夠統一行動,共渡難關。當問及企業是否會聯合起來限產保價時,黃表示這還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徐廣成說,今后1~2年內,我國焦油加工行業將形成激烈競爭局面。焦油加工行業最終將進行一次整合,規模小的企業將被淘汰,我國將真正實現煤焦油集中加工。一方面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一方面可以在行業內實行分工合作,將煤焦油加工的主要餾分進行二次集中加工,以獲取更多的焦化產品,并形成產業鏈;最后并且形成集團化產業聯合體,建立煤焦油深加工研發技術中心,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悉,7月初以來,一向焦油價位較低的山西焦油行情一直保持強勁的上揚走勢,價格堅挺,目前價格已與京津等地持平或超出,為以往少見。而在華東地區焦油價格已拉升到1700元/噸以上。
在國內焦油加工行業座談會上了解到,焦油價格的上漲對焦油加工企業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而焦油加工下游產品行情下滑甚至低迷的態勢,造成焦油加工企業效益大跌,使得許多小型焦油加工企業已經處于虧損局面,一些競爭力較差的小型企業生產難以為繼而被迫停產。
國內焦油加工行業遭遇滑鐵盧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前理事長徐廣成介紹,2004年以來,我國焦化行業迅速擴張,全年新增焦炭產能近8000萬噸,全國煤焦油產量達500—600萬噸。國內煤焦油加工企業乘勢而生,估計目前全國焦油加工裝置能力約450萬噸左右,在建、擴建、擬建項目能力約200萬噸左右,焦油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和東北地區。
據了解,我國焦油加工始于20世紀50年代,是鋼鐵工業的附屬,最早從前蘇聯引進到鞍鋼、本鋼、武鋼和包鋼焦油加工裝置,形成了5萬噸/年和10萬噸/年焦油系列,沿用至今。目前,國內單套裝置加工能力最大的是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年加工量可達18萬噸。上世紀末,寶鋼引進了兩套世界先進的日本焦油加工技術,年加工量在25萬噸以上。而10萬噸/年及其以下焦油加工裝置有70余套,散布在全國各地。
從2004年開始,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能源需求上升,鋼鐵行業擴張,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焦炭行情持續看好,煤焦油供應充足,焦油加工企業開足馬力,大干快上。但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半,2005年7月下旬風云突變,焦油價格突飛猛漲,直指2000元/噸大關。焦油加工產品除了工業萘、蒽油等少數產品價格持穩與上行外,占焦油產量55%的瀝青產品價格一跌再跌,平均價格跌到400元/噸以內,與年初相比,降幅在50%以上。
瀝青等焦油加工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使得與會的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鞍鋼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本鋼焦化廠、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馬鋼煉焦化公司等焦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叫苦不迭:企業虧損已是大勢所趨。
宏觀調控的連鎖反應
焦油加工企業效益下滑,有多種原因,其中最直接的是原料短缺和焦油價格上漲。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國分析了華東市場的情況,他認為,焦油短缺首先是由于國家相繼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限制鋼鐵行業投資過熱和焦炭出口,造成焦炭資源過剩跌價,煉焦企業為減少虧損降低出爐水平甚至悶爐停產,延長結焦時間,從而降低了焦油產量。據徐廣成介紹,由于國家限制焦炭出口,截至8月中旬,在天津港的壓港焦炭已經達到350萬噸。
其次,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帶動重油價格上揚,目前華東市場250#重油價格已升到3000元/噸左右,國內眾多玻璃廠、陶瓷廠、鋼鐵廠等大中小型重油用戶都因無法承受高價位重油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紛紛轉用煤焦油和煤焦燃料油(銷售價格在1800元/噸)。焦油被這些企業采購后直接燒掉,造成焦油加工企業原料捉襟見肘。
除此之外,有一特殊情況值得關注。廣東省是全國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幾年的需求量均保持在1000萬噸/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國燃料油市場總需求量的1/4到1/3。省內具有燃料油經營資格的貿易公司數百家,此外還有大量的燃料油終端用戶,市場競爭激烈,對煤焦油的接受價格高于內陸地區,這樣就吸引了供應商積極轉戰廣東市場以謀求更高利潤,造成其他地區原料短缺。
據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紹,自6月底山西焦炭生產企業限產以來,各焦化企業焦油產量大為減少,同時焦油加工開工率的上升以及焦油作為燃料方面的需求增多,導致焦油供應日漸趨緊,上周初焦油價格達到1550元/噸。另外,臨汾地區由于焦油加工企業較多,尤其是山西焦化集團公司即將開工的30萬噸/年焦油加工的原料采購與臨汾金堯焦化公司近期正式開工的16萬噸/年焦油加工原料需求,使得該地區焦油價格在山西省內處于最高價位。但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相琦透露,山焦新裝置的開工條件需90萬噸焦油庫存,現在只采購到40萬噸,距離9月17日的開工日期僅10余天內還有50萬噸的缺口。
據悉,焦油供應不足,還有焦油生產企業趁價位高企而惡意囤油的因素。
成立聯合體,呼吁國家出臺產業保護政策
焦油價格高位運行,而焦油下游產品上漲有限,使得焦油加工企業效益下滑,一些小型焦油加工企業已經出現虧損,不得不停產退出市場。大型焦油加工企業除了限產的同時又在提高產品的報價,導致行業內惡性競爭。面對目前焦油加工行業的窘境,參加座談會的焦油加工企業達成一致意見:煤焦油采購要構建長期穩定的市場,維護良好的市場伙伴關系,理順焦油加工產品的價格體系。
9月1日,由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發起,18家焦油加工企業在北京共同發表了《中國煤化工發展宣言》。其主旨是:一,徹底改變煤化工企業及與煤化工相關的企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做到對資源合理有效綜合利用,降低資源損耗;二,改變我國煤焦油加工企業小而散的現狀;三,要求國家盡快出臺相應政策制約將優質煤焦油作為燃料的無序行為,確保焦油加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四,倡議焦油加工行業內部加強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溝通當地市場行情、價格調整信息、市場變化趨勢、技術進步信息;五,形成焦油加工產業聯合體,共同致力于本行業向集中化、節能化、高效清潔方向發展。
黃建國副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焦油加工行業能夠統一行動,共渡難關。當問及企業是否會聯合起來限產保價時,黃表示這還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徐廣成說,今后1~2年內,我國焦油加工行業將形成激烈競爭局面。焦油加工行業最終將進行一次整合,規模小的企業將被淘汰,我國將真正實現煤焦油集中加工。一方面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一方面可以在行業內實行分工合作,將煤焦油加工的主要餾分進行二次集中加工,以獲取更多的焦化產品,并形成產業鏈;最后并且形成集團化產業聯合體,建立煤焦油深加工研發技術中心,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