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全球人工關節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速度令業內人士都刮目相看。數據統計顯示,2009~2013年,全球人工關節進出口額從122.26億美元上升到188.37億美元。僅今年一季度...
近年來,全球人工關節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速度令業內人士都刮目相看。數據統計顯示,2009~2013年,全球人工關節進出口額從122.26億美元上升到188.37億美元。僅今年一季度,我國人工關節的進口額就達7601.45萬美元,同比增長39.95%。
人工關節是矯形器械中的一大類產品,是人們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關節而設計的一種植入性人工器官,在我國屬于第三類醫療器械。
目前,人工關節主要分為人工膝、髖、肘、肩、指、趾關節等,其中臨床應用較多的產品為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療效較為可靠。
追溯人工關節可以從19世紀中葉開始,人們首先對人工髖關節置換進行了探索。在美國,每年開展的髖關節置換術不少于20萬例,而在全世界每年髖關節置換術約50萬例。而我國大約在上世紀60年代以后逐漸開展人工關節的工作,與國外相比,腳步稍顯遲緩。
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手術,它可以消除關節疼痛、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使長期受關節病痛折磨的人們重獲新生,手術后可以像正常人那樣行走、外出旅行、工作和參加體育鍛煉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人工關節也成為了矯形器械市場上的主要暢銷產品之一。
特別是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人工關節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為關節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通過關節置換術,不僅有效地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還使許多老年人對生活恢復了信心。
此外,每年因激烈運動和交通事故造成關節創傷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相應地對人工關節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最早人工關節還只局限在不銹鋼材料,而隨著材料學科的發展,目前國產人工關節多數都采用了高性能材料制作,比如碳化硅等高硬度陶瓷材料、航天用陶瓷材料和鋁—鋯合金材料等。
這些高性能材料制作的人工關節,產品的硬度、耐磨性、耐沖擊、高溫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均有較大提高,而且其重量與骨關節更接近,與人體的相容性更好。因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了使人工關節的廣泛使用。
遺憾的是,國內的人工關節市場大部分被進口產品占據。因為多數進口的人工關節在假體材料、假體形狀設計、手術定位器械的精確度、關節表面的光潔度、骨水泥的性能以及與骨的接觸表面的處理等方面均優于國內產品,但價格也相比國產人工關節要超過幾倍甚至幾十倍。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進口的人工關節是按照歐美人種設計的,臨床應用中存在解剖形態與國人骨骼不匹配的情況。
而這正為國產人工關節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