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目前這種失血的生產方式下,鋼鐵企業的減產,甚至部分鋼企的退出已經到了關鍵時刻。2015年,恐怕又是中國鋼鐵企業艱難的一年。多名業
在目前這種失血的生產方式下,鋼鐵企業的減產,甚至部分鋼企的退出已經到了關鍵時刻。2015年,恐怕又是中國鋼鐵企業艱難的一年。
多名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就上半年來看,“都在虧損,能掙錢的沒有幾家”。據中國鋼鐵工業(下稱“中鋼協”)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1-5月份,中鋼協101家會員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164.81億元,同比(比去年同期)增虧103.61億元。
作為中國經濟曾經的支柱產業,鋼鐵行業正在虧損的泥淖里越陷越深。鋼價跌幅大于鐵礦石、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需求萎縮、銀行抽貸愈演愈烈、環保利劍高懸,這些都是把鋼鐵企業摁在虧損泥淖里的“幫兇”。
鐵礦石價格暴跌抵不上鋼價跌幅
和鋼企利潤直接掛鉤的原材料之一的鐵礦石,是此輪大宗商品暴跌潮中的主角。
河北敬業集團上海敬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鋼企的成本主要來自三大塊,一塊是原材料成本,包括鐵礦石、焦炭,還有其它的一些燃料、輔料;第二塊是能源成本;還有一塊就是財務成本”。在這三大塊成本中,原材料占到總成本的70%左右,而其中鐵礦石又占到原材料成本的60%左右。按該比例折算下來,鐵礦石成本在鋼企成本中比例大致可占到40%,“占比絕對是第一位的”。
既然鐵礦石在鋼企盈利中至關重要,在鐵礦石價格暴跌的背景下,為何過去的半年鋼企依然在叫苦?澎湃新聞記者查閱現已發布的上市鋼企201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發現,原因是鋼價的下跌幅度要比鐵礦石更劇烈。
上述負責人向澎湃新聞算了兩筆賬,“年初的時候(鐵礦石價格)剛破70美元,現在是50美元,跌了26%。而鋼材的價格是從2500塊多一點,跌到了1800塊不到,跌了32%,至于另外一個原料焦炭的跌價幅度還要小。所以說,鋼材價格下跌幅度還是大于鐵礦石價格下跌的幅度”。
需求下跌幅度,高于行業減產速度
在目前這種失血的生產方式下,鋼鐵企業的減產,甚至部分鋼企的退出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鋼鐵行業分析師秦源表示,“國內鋼鐵行業嚴重過剩,已經到了市場之手一定要淘汰掉一部分鋼廠的地步了”。在秦源看來,鋼廠虧損嚴重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在于鐵礦石價格跌得不夠深,而是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太嚴重,需求很疲弱。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3.4億噸,同比下降1.6%,這是粗鋼產量近20年以來首次下降。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鋼協現任會長張廣寧認為“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國粗鋼產量進入峰值區的標志”。
盡管粗鋼產量有所下降,但是鋼材消費下降幅度更大。數據顯示,2015年1-5月份,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5.1%。
華菱鋼鐵市場部潘金麗對澎湃新聞表示,“現在就是鋼鐵的需求沒辦法繼續增長了,新的需求像‘一帶一路’這種輸出還沒有體現出來,產和需是不匹配的”。
即使虧損,也得硬著頭皮生產
但潘金麗同時表示,“你讓市場來淘汰的話,肯定需要一定的時間”。
秦源對澎湃新聞說,“鋼鐵行業目前就是一個囚徒困境,從理論上來講大家應該都減(產)一點,但是我先減了可能就是我徹底死掉了”。對于下半年的需求,其實企業都看得很理性,但秦源表示,“像唐山很多企業的鋼坯,比如1600-1700元/噸的產品,每一噸都要虧200塊錢,而且是民營企業,這種情況來講應該很快會發生關停,但是現在還是在那里死扛這,大家都在等誰先死掉吧”。
而這在前述河北敬業集團上海敬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看來,還另有原因。該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減產、限產更多是一個市場性的選擇,但就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企并沒有明顯的減產”。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資金是一個重要原因。“從前年開始,鋼鐵這樣的產能過剩行業的政策一直是比較嚴的,企業的資金成本不斷提升,大量的鋼廠有大量的社會融資,這些融資成本是非常高的”。這些高融資成本的企業雖然利潤空間被壓得更小,但是也不會輕易去降低產量。該負責人解釋,“一旦降低產量就會涉及到你的資產貶值,隨后就會引發債主逼債的問題,相當于銀行擠兌的這樣一個后果。所以企業不會去輕易選擇減產、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