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叫丁瑞成,湖南金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上世紀末,我從漢壽縣國稅局退休后,憑借自己對科技事業的執著追求,2004年,年滿54歲的那年春天,我帶領下崗的弟妹創建了金誠研磨材料有...
我叫丁瑞成,湖南金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上世紀末,我從漢壽縣國稅局退休后,憑借自己對科技事業的執著追求,2004年,年滿54歲的那年春天,我帶領下崗的弟妹創建了金誠研磨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白剛玉及綠碳化硅磨料、微粉和研磨拋光制品。
“自古華山一條路”。公司開辦初期,作為剛入行的我,對研磨材料專業知識是一頭霧水, 只曉得白剛玉和綠碳化硅磨料微粉是一種傳統產品,與機械制造、鋼鐵冶金、電子半導體、航天航空、建材涂料、醫藥衛生、新能源等各行各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需求量大,但是國內外生產企業不少,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抱定“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拜已為行業專家的大胞弟為師,帶著老花眼鏡,從啃書本學習理論知識到生產車間實踐,一步接一步,一環套一環,年歲大了,有些知識有的生產環節記不住,忘了的,回頭再來,硬是入腦入心才松手。盡管在縣國稅局院內有舒適的宿舍,年初到年尾除了出差,天天吃住在企業。同時,我憑借多年從政的敏感和悟性,按照《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指南》,把企業定位于高科技起點、高科技含量和高品質產品上,著力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2006年5月,公司成立 “研發中心”,聘請湖南大學萬隆教授為高級顧問,先后引進高級工程師2人、經濟師1人,企業走上了用科技注入生存活力、以創新推進發展的路子。
長期以來,國內使用的“白剛玉超精細研磨微粉”和“綠碳化硅研磨拋光微粉” 大都從日本進口,處于原料出口,精品進口的尷尬局面。2008年底,為了創立自有知識產權的高品質“白剛玉超精細研磨微粉”和“綠碳化硅研磨拋光微粉”替代進口產品,我編寫10多萬字的項目自主創新報批資料,為了使項目資料達到國家標準,那段時間,我早上趕到長沙征求教授專家的意見,下午又趕回公司加班修改到凌晨3時,早上6時30分又驅車趕往長沙,反復三次后獲專家評審通過。當時全身精疲力竭,因引發心臟病而住進湘雅附二醫院。
2009年1月17日,我首次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白剛玉超精細研磨微粉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2011年4月6日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9年9月30日,我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綠碳化硅研磨拋光微粉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2013年5月8日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這兩個產品分別被國家科技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環保部、國家質監總局納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并分別頒發了《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了日本進口產品。
2012年初,我從網上獲悉國內小米手機發布新聞稱,用石墨散熱膜替代原手機散熱膜。2011年美國首次報道用白剛玉替代石墨制做手機散熱膜科技訊息。我感到這是一個用科技改變生活,必將造福于廣大民眾的重要信息。立即派出專業人員前往國內散熱膜生產廠家調研,組織公司研發人員進行攻關,2012年11月2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白剛玉散熱膜專用微粉及其生產方法”發明專利,2014年6月8日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十年磨一劍。10年來,公司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通過IS0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和IS14001-2004環保管理體系認證,公司獲得三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四項外觀設計專利,公司研制的“微粉專用脫水壓力罐”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出口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2012年下半年,我還參加了全省15000個中小微企業的“創富”競賽,通過海選、初賽、復賽,一路拼搏晉級全省十強,獲得“創富之星”稱號。2014年,公司銷售收入3481萬元,利稅達415萬元,出口創匯122.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以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去年11月26日,我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了“一種精密樹脂砂輪用白剛玉微粉生產方法”的發明專利,并已受理成功。目前,我又有了新的目標:不斷加大、加快公司發明專利向生產力轉化的力度、速度,早日把企業打造成年產值過億元、稅利超千萬元的科技型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