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8日,在2011年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公開表示,在與有關部門協商之后,最后確定今后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2...
12月8日,在2011年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公開表示,在與有關部門協商之后,最后確定今后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21%左右。
“相比其他領域的節能目標,工業節能目標最終確定的時間比較晚,這是因為工業節能對整個國家節能目標的貢獻度最大,其完成的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國家節能目標能否完成。”一位節能領域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
上述專家表示,這一目標的完成,需要國家在機制上進行創新,創造更多的法律和市場手段去促進企業實現節能目標。
節能目標或進一步分解至行業
“節能目標是《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一部分,該《規劃》國務院還未正式批復,但21%左右的工業節能目標已經確定。”工信部一位官員對本報解釋。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底,工業節能的擬定目標一直在不斷變化,曾先后傳出16%、18%和20%三個版本。
“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工業發展的指標一直沒定,所以節能的目標也難以確定;另一方面,也涉及到部門協調,各個部門之間一直在進行協商。”前述專家對本報透露,主要是工信部和發改委之間的協調,“工信部提的擬定目標一直在不斷提高,到今年11月,工信部提的目標是20%左右,但是發改委希望能定在23%左右”。
“最后定在21%,可以說是一個折衷的結果。這樣各方都可以接受,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結果。”上述專家指出,“確定了目標,也便于盡快開展工作。”
一位地方經信委官員對本報介紹,這也是國家第一次提工業節能目標,之前在“十一五”期間,只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降低的約束性目標,“現在提了工業節能目標之后,工業系統內部可能會形成條線約束”。
“這一目標在各個行業的條線內部要不要進一步分解,怎么分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消息。即便要分解的話,也將主要由各個行業協會去督促企業完成一定的節能指標。”上述地方經信委官員稱。
“十一五”工業能耗占比不降反升
“由于各方對未來結構調整的預期不同,所以對21%的節能目標很難簡單說是高還是低。”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能源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對本報分析,“毫無疑問的是,工業領域進一步節能的壓力顯然越來越大,因為容易摘的果子都被摘了,剩下的果子,要跳起來去摘才行。”
工信部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年均下降5.8%,實現節能量7.5億噸標準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57%的工業增長。
但是,從工業能耗和高耗能產業占比來看,情況卻不容樂觀。
據蘇波12月8日介紹,“十一五”期間,工業能耗占全社會整體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六大高耗能產業的能耗占工業整體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左右上升到77%左右。
“這其中有工業化進程不斷加深的原因,但也表明結構節能的效果很不理想。”前述節能專家對本報分析,“十二五”期間,國家要開展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會進一步壓縮工業發展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工業發展與節能目標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張。
對此,蘇波表示,未來國家將進一步提高重化工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準入門檻,嚴格實施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的管理;嚴格控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新增能力,遏制傳統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盲目發展。
本報獲悉,工信部正在研究提出把強制性能耗物耗和清潔生產標準作為落后產能界定的主要依據的具體操作辦法,根據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逐步增加落后產能淘汰的行業,制定“十二五”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并發布下達年度淘汰落后產能計劃。
“如果地方完不成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將被實施區域限批。”前述工信部官員對本報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