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而不強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中國汽車產業缺乏一個清晰、連貫的國家戰略,這種局面亟待打破。在這個中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轉型和升級的歷史關頭,高屋建瓴地謀劃汽車強國戰略逐漸成為業界共識...
大而不強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中國汽車產業缺乏一個清晰、連貫的國家戰略,這種局面亟待打破。在這個中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轉型和升級的歷史關頭,高屋建瓴地謀劃汽車強國戰略逐漸成為業界共識。為了更好地探索汽車強國戰略的實現路徑和關鍵突破口,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定于2014年9月5日-7日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召開,本屆論壇圍繞“深化改革與汽車強國戰略”這個必選主題,力邀部委領導就汽車強國戰略、汽車產業管理改革、新能源汽車發展等政策熱點進行解讀。同時集聚國內外各大主流車企高層針對企業改革、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技術革新、產業融合、先進研發體系、營銷變革、品牌經營等業內焦點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汽車工業目前面臨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的歷史任務,其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專門研究電動汽車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提出了低速純電動車的發展課題。他表示,項目組已經完成了低速純電動四輪車發展與規范管理的初步方案擬定,該方案年底可以正式公布。
以下是發言實錄:
我這個主要還從科技方面介紹一下,我們現在正在做十三五電動汽車發展戰略規劃,所以我把這方面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上午萬部長已經關于汽車科技方面談了很多,我這個算是對他的一個呼應。
我們上午全球汽車三大變革,第一個汽車底盤的,現在未來汽車底盤技術的發展趨勢就是開發一體化。第二個趨勢就是車身的輕量化。第三個是智能化,智能駕駛汽車已經成為這兩年關注的焦點,所以這是三大技術變革。第四個方面是三化的集成和融合,以電動汽車為儲能終端,互聯網和車聯網相互連接。在這樣一個全球技術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歷史任務,我們也認為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轉型,總書記今年5月份在上海專門考察新能源汽車發表重要講話,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強國的必由之路,這為我們汽車強國戰略指明了方向。第二個就是面臨第二個挑戰,汽車排污的挑戰。第三個方面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與能源安排的挑戰。我們已經進入保有量快速的上升期,到2020年估計會到2.5億到3億之間,而我們相應的能源供需缺口不斷加大,所以現在我們制定了油耗法規,要在2020年降低到平均油耗百公里5升。
下面說一下戰略目標與任務,第一個我們回顧一下十二五,十二五我們確立了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這是在十二五之間確立的,具體是09年由一系列中央領導同志作了一系列指示之后確定,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我們在科技方面,具體的發展路徑叫技術平臺一體化車型開發,產業推動三步走。具體來看,我們要建立汽車動力系統的一體化的平臺,由于時間關系不詳細介紹。第二個我們要實施我這個主要還從科技方面介紹一下,我們現在正在做十三五電動汽車發展戰略規劃,所以我把這方面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上午萬部長已經關于汽車科技方面談了很多,我這個算是對他的一個呼應。
我們上午全球汽車三大變革,第一個汽車底盤的,現在未來汽車底盤技術的發展趨勢就是燃料多元化、底盤開發一體化。第二個趨勢就是車身的輕量化,第三個是智能化,智能駕駛汽車已經成為這兩年關注的焦點,所以這是三大技術變革。第四個方面是三化的集成和融合,以電動汽車為儲能終端互聯網和車聯網得如何,在這樣一個全球技術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歷史人物,我們也認為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轉型,總書記今年5月份在上海專門考察新能源汽車發表重要講話,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強國的必由之路,這為我們汽車強國戰略指明了方向。第二個就是面臨第二個挑戰,汽車排污的挑戰。第三個方面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與能源安排的挑戰,我們已經進入保有量快速的上升期,到2020年估計會到2.5億到3億之間,而我們相應的能源供需缺口不斷加大,所以現在我們制定了油耗法規2020年降低到平均油耗百公里5升,所以這也是油耗法規不斷加嚴。
下面說一下戰略目標與任務,第一個我們回顧一下十二五,十二五我們確立了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這是在十二五之間確立的,具體是09年由一系列中央領導同志作了一系列指示之后確定,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我們在科技方面,具體的發展路徑叫技術平臺“一體化”、車型開發“兩頭擠”、產業化推進“三步走”,具體我們要建立汽車動力系統的一體化的平臺,由于時間關系不詳細介紹。第二個我們要實施“兩頭擠”車型開發戰略,逐步形成兩頭發展格局。第三個“三步走”產業規劃戰略,我們第一步08年奧運會開始的,第二步10年大規模示范時候開始的,我們相信在明年,可能是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應該還處于產業的醞釀期,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正處于產業的導入期,這個階段結束的目標應該是各種新能源汽車達到總的汽車銷量1%左右,在2015到2017之間會達到這個目標;然后進行高速的成長期,這是十二五戰略規劃電動車的布局。我們現在叫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我是這個專項的專家組組長。我們現在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們比去年增加了幾乎是300%以上的增速。我們認為今年是電動汽車進入家庭的元年,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指導方針電動車三縱三橫體系戰略,建立電動汽車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這是總體目標。總體格局仍然堅持三縱三橫,在科技研發方面我們認為常規混合動力應該是一個企業行為,到目前不是國家行為了,國家行為應該更側重插電式,這樣符合我們的技術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這是純電驅動幾種車型。
這是當前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方面的現狀,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理想狀態和我們已經達到的狀態,應該說目前中國的動力電池材料產業基本趨于成熟,動力材料實現國產化并且進入了世界動力電池制造企業的配套體系,國內的動力電池應該說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新能源汽車,支撐了現階段的發展,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開始為國內外電動汽車配套。但電池的一致性、可靠性還不太過關,在電池單體大規模制造和電池系統的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
首先在下一步轎車用單體電池發展重點是高比能量、低成本的動力電池,這是2010年的水平,這是2015年開始希望達到的水平,明年要達到每公斤200瓦時,主體材料是三元材料,高電壓的材料,還有其他的材料,我們到2020年的目標,我們定在每公斤320瓦時,是轎車用的,客車用的大功率、超長壽命動力電池,跟轎車基本相似,但在負極材料方面可能需要采用鈦酸鋰電,這是我們客車的電池,采用這種電池大功率充放電可以少裝電池,快充,而且長壽命。
第二方面就是電池主要是安全性和系統管理,在這方面,我們認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高比能量電池安全性問題,是當前發展中間要特別注意的,轎車用的只要往高比能量走,價格就會下降,唯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它的安全性,所以這是我們下一步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客車用的高功率電池,下一代高比能量電池以及金屬電池和鋁電池等等,第二個方面我們在控制器方面,功率密度跟國外還有差距,電機由于我們的機械的減速器等方面問題,還跟國外有差距,所以我們總體思路是鞏固和提升大客車方面的規模成果,推動乘用車和其他車輛市場化進程,重點來講有三條,第一條就是高效輕量化電機技術,這個方面是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我們要保持這個水平。第二個控制器密度倍增技術,我們現在控制器功率密度比較低。第三個碳化硅,這是新一代的電力電子器件,這是當前國際上第三代半導體,中國跟國外是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在碳化硅方面,是一個新的技術變革,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在這方面開展一系列的前瞻研究也是我們十三五電動汽車科技的重點。
第三個方面電力電子與智能技術,智能汽車技術包含了很多內容,首先是智能汽車的集成技術從產業鏈要逐步向生態鏈的發展。第二個就是用戶至上原則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將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技術開發的途經。第三個這是智能汽車的路線圖,第一方面服務加信息網,第二個信息服務加車聯網,這是預熱加信息網階段,這是智能加能源網階段,我們建議內容要進行智能汽車電子構架及信息安全、環境感知技術方面的研發,這是下一步的研發重點。
第四個方面,燃料電池的動力系統,燃料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熱點話題,先后幾家公司推出產品進入市場,這方面國內外燃料電池汽車的性能還有相當的差距,這是我們在分項進行的一個比較。所以下一步我們將在三個方面,第一是關鍵基礎器件方面,要進行研發,主要是要攻克鉑金表面改性技術,現在要為了使燃料電池功率密度成倍提高,必須采用金屬雙節板,現在國內已經有了,我們功率密度也達到了每升接近3個千瓦,但是雙金板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二個方面關于燃料電池系統,我們重點攻克燃料電池耐久性技術,目前還不能達到使用化的要求。第三個方面就是基礎設施和示范要進一步加強,這是燃料電池轎車的發展技術路線圖,這是一個很強的路線圖,我在這不做詳細的解釋,包括膜電機和整車,我們都有詳細的規劃。在燃料電池轎車方面我們推進燃料電池混合轎車產業化,前天上汽已經開啟了今年100輛燃料電池轎車大規模示范的活動,另外帶燃料電池客車方面重點發展新一代燃料電池高功率電池,就是鈦酸鋰汽車。
第五個方面是混合動力,這是國際插電混合動力的典型,我在這不詳細揭示了,但是國外的花樣很多,我們認為要結合中國的國情,插電式跟常規混合動力不一樣,常規混合動力尤其是功率分流性是很有優勢的,但是進入插電式之后,其實各種對油耗的影響并不像常規混合動力那么大,這里面我們有結果。所以我們也可以避免這樣的構型,比如比亞迪推出的這種擎構型,就是非常適合中國國情的,進入市場之后,市場反應也非常好,我們認為這是周圍電動轎車家用轎車的主流構型,在這方面應該進一步完善他。另外混合動力大客車這是國內主導構型,這種車現在國內已經有一萬多輛,這是常規混合動力車,需要中間加離合器,后邊沒有變速器,也是中國創造的一種構型,非常值得贊賞。但是朝插電式混合動力走的時候,我們認為有更簡單更可靠的構型比這樣的構型更加實用,就是純電驅動串聯式插電混合動力,而且同時實現從油電、氣電到輕電的轉型。
第六個方面是純電力系統,就是對標寶馬的i3。這種系統就是底盤跟車身分離,然后底盤平臺可以適用不同的車型,電池直接放在底盤平臺上,這樣一來,電池就可以大大的節省重量,而且保持碰撞安全性,同時車身用新型材料,碰撞主要是由底盤解決,同時加上智能化的避撞,通過主動的安全來避免碰撞的發生,這是智能汽車最實際的技術。
第七個方面是基礎設施與智能網絡,我們認為在中國要建立點線面,可以滿足家用,小型電動車和里程延長式需求是可以滿足的,然后在主干線上增加一些補練的快充,實現一些換電,這樣一個體系,是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同時我們要實現城市交通設施一體化,按城市里面輕軌車,無軌車跟我們充電設施要聯系起來,同時開發無線充電技術,尤其率先在城市公交使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經驗。國內現在也開始做無線充電,比如說中心公司的無線電技術已經開始在電動客車中間示范,當然還有要完善我們電動汽車的體系。同時要所有這些網絡合起來建立電動化智能交通系統,核心是大數據,包括車輛數據管理系統,交通數據管理系統,能源數據管理系統,其中關鍵技術包括新一代通信技術,沒人管你,協同式智能交通系統,這個概念已經在國際上開始興起,我們要迎頭趕上,從科技的角度。好這就是我要說的發展重點。
最后我說一下政策方面,今年以來政府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我在這里不做充分的解釋了,我再提一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就是研究電動汽車,技術標準給政府提建議的機構,這里面包含了政府機構企業界和學術界,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題目有9個,我只提一個題目,就是低速純電動四輪車發展與規范管理,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將會與各級政府進行溝通,我們今年年底將會舉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年會,在這個年會上我們將會發布我們的一系列中期的結果,請大家關注我們的年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