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近日,借助科博會召開的科節能減排技術和項目推介會在北京舉行,目的在于推動...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近日,借助科博會召開的科節能減排技術和項目推介會在北京舉行,目的在于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在推介會上,中外專家以“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為主題,圍繞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問題,從新能源戰略、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低碳城市建設等角度,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動向做出權威分析,并以此作為基礎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出建議。此外,還將進行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專利項目、企業項目推介,并邀請金融機構、投資商、科研院所出席活動,與項目持有方進行對接交流。
推介會首發《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這是中國第一本以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系列研究報告,主要探討世界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的現狀,比較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政策,總結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動向,為政策制定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目前,這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日本名古屋大學共同創辦的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主持編寫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報告提出,低碳經濟發展要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近年來,中國積極實施節能減排,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經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是至上而下型,主要靠政府推動的。這一方面會在短期內帶來大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會產生計劃經濟式的“失敗”,光伏產業的過快發展導致產能過剩就是一例。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此,報告提出,中國的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正處于市場形成和發育的初期,面對日趨緊迫的資源環境壓力,必須進一步通過改革激發更大的市場活力,發展市場導向型綠色低碳經濟,兼顧創造市場、引導市場、服務市場,做到三管齊下,即:通過政府規制污染物排放、界定資源產權等創造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通過價格、財政稅收和金融保險等政策引導市場發展,通過維護公平競爭、搭建碳排放交易平臺等為企業提供充分競爭和交易的機會,達到推動企業主動調整能源浪費和污染物治理行為、借助市場力量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最終目的。
報告還介紹了歐盟、德國、日本、我國一些地區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發展市場導向型的低碳產業發展的經驗,分析了其成就與問題,并提出將碳減排與環境治理相結合,利用環境治理的法規、政策方法來減排的思路。報告還從全球價值鏈、國際貿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與世界的碳排放源與碳泄露問題,提出碳減排的合理分攤和國際合作機制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