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抵御“二次衰退”,發達國家央行紛紛維持或重拾寬松貨幣政策。與此同時,經濟減速已逐步取代通脹成為新興經濟體的主要經濟擔憂所在,而增長減緩也將緩解各國物價的需求面壓力,這促使部分新型...
為抵御“二次衰退”,發達國家央行紛紛維持或重拾寬松貨幣政策。與此同時,經濟減速已逐步取代通脹成為新興經濟體的主要經濟擔憂所在,而增長減緩也將緩解各國物價的需求面壓力,這促使部分新型經濟體央行轉而考慮寬松政策。全球再現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的跡象日趨明顯。
土耳其央行于8月4日率先降低利率,8月31日巴西也宣布降息。隨著一些海外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轉向,國內市場的加息預期近日明顯下降。更多的專家和機構認為,至少在近期,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以觀察為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表示,中國目前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為突出,中國的準備金率也已經上調到一個較高水平,然而數量型工具對抑制物價上漲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也面臨滑坡,貿然加息不利于經濟穩定增長。因此,是否加息還是應該先觀察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再做定奪。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認為,現在中國經濟還處于復蘇階段,且中國的利率比很多國家都要高,貿然加息可能導致更多的熱錢流入。由于在中國利率沒有市場化,所以可以直接通過控制信貸量的方式達到同加息一樣的效果。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劉霞輝認為,下半年物價漲勢可能放緩,貨幣政策可能不會進一步緊縮。民生證券認為三季度將不會加息,并給出以下四點原因:一是目前相對利率水平高于2008年,再次加息可能“加過頭”。二是根據目前資金實際利率和企業承受能力來看,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小。三是國內需求放緩,歐美經濟疲軟,四季度出口可能下滑。四是國內CPI回落趨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