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經銷商有1/3沒有完成銷售任務,虧損比例由2009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49%,盈利的比例由2009年的84%下降到現在的26%。這些數據都意味著有將近一半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而且,其中自主品牌的經銷商虧損最為嚴重,虧損比例達到了58%,盈利者僅有可憐的15%。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如果說2011年經銷商的虧損或利潤下滑是汽車銷售驟降的連鎖反應,那么今年經銷商生存境況不佳的主要原因應歸結于車企擴張和壓庫的惡果了。因為相比去年,今年的汽車市場并沒有進一步惡化,而是呈現了一定回暖跡象,經銷商的生存狀況理應也有所改善,然而結果卻是相反。
有資料顯示,盡管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出現微增長趨勢,但全國的汽車經銷商數量仍處在高速增長狀態,當年汽車經銷商網點數量增長21%,達16300家。在今年車市依然只有微量增長的情況下,眾多汽車企業的網絡擴張計劃仍在大張旗鼓地進行,這樣的策略無疑增加了經銷商的運營風險。
德勤公司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面臨的風險顯著上升。6月份的資產負債比率已接近85%的警戒水平,相比2011年12月的80%明顯上升。高于通常水平的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壓力,48%的受訪經銷商的庫存周轉天數超過目前45至60天的行業基準。同時,經銷商過于依賴主機廠的商務政策和支持,也增加了自身風險。而根據蓋世汽車網整理的上市企業財報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四家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龐大集團、中升控股、亞夏汽車和正通汽車)的營收盡管增長達35%,但凈利潤卻下滑逾兩成。
關于經銷商庫存壓力大,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報道也頻見報端。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2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量明顯上升,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攀升,綜合庫存系數達到1.98。根據國際通行慣例,庫存系數在0.8至1.2之間處在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時庫存達到警戒水平;庫存系數大于2.5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蓋世汽車研究院的專家認為,廠家向經銷商壓庫背后的重要原因則是產能的過剩以及新車推出的速度過快。根據許多機構的估算,中國的汽車產能過剩35%。公開資料顯示到2015年,中國前30家整車制造商的生產能力預計將達4000萬輛,屆時產能過剩問題將更突出。而根據一般規則,產能利用率如果低于75%至80%,則可能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此外,新車推出節奏太快也是導致經銷商壓庫的原因之一。由于經銷商的利潤倚重新車銷售,因此對于經銷商來說希望廠商能推出更多的新車以刺激銷量。而汽車廠商研發一款新車的投入巨大,周期頗長,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往往會采取改頭換面的形式推出改款車。過快的更新速度也使得一款車的生命周期縮短,從而加劇了經銷商的庫存。
除了車企的原因之外,國內經銷商本身也存在問題。例如目前國內汽車經銷商90%左右營業收入來自于新車銷售,60%左右營業利潤也依賴于新車的銷售。而成熟市場經銷商的收入來自新車銷售的比例僅為55%。其他為二手車銷售、配件及售后服務,經銷商的營利模式也亟待改變。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如果說2011年經銷商的虧損或利潤下滑是汽車銷售驟降的連鎖反應,那么今年經銷商生存境況不佳的主要原因應歸結于車企擴張和壓庫的惡果了。因為相比去年,今年的汽車市場并沒有進一步惡化,而是呈現了一定回暖跡象,經銷商的生存狀況理應也有所改善,然而結果卻是相反。
有資料顯示,盡管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出現微增長趨勢,但全國的汽車經銷商數量仍處在高速增長狀態,當年汽車經銷商網點數量增長21%,達16300家。在今年車市依然只有微量增長的情況下,眾多汽車企業的網絡擴張計劃仍在大張旗鼓地進行,這樣的策略無疑增加了經銷商的運營風險。
德勤公司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面臨的風險顯著上升。6月份的資產負債比率已接近85%的警戒水平,相比2011年12月的80%明顯上升。高于通常水平的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壓力,48%的受訪經銷商的庫存周轉天數超過目前45至60天的行業基準。同時,經銷商過于依賴主機廠的商務政策和支持,也增加了自身風險。而根據蓋世汽車網整理的上市企業財報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四家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龐大集團、中升控股、亞夏汽車和正通汽車)的營收盡管增長達35%,但凈利潤卻下滑逾兩成。
關于經銷商庫存壓力大,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報道也頻見報端。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2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量明顯上升,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攀升,綜合庫存系數達到1.98。根據國際通行慣例,庫存系數在0.8至1.2之間處在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時庫存達到警戒水平;庫存系數大于2.5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蓋世汽車研究院的專家認為,廠家向經銷商壓庫背后的重要原因則是產能的過剩以及新車推出的速度過快。根據許多機構的估算,中國的汽車產能過剩35%。公開資料顯示到2015年,中國前30家整車制造商的生產能力預計將達4000萬輛,屆時產能過剩問題將更突出。而根據一般規則,產能利用率如果低于75%至80%,則可能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此外,新車推出節奏太快也是導致經銷商壓庫的原因之一。由于經銷商的利潤倚重新車銷售,因此對于經銷商來說希望廠商能推出更多的新車以刺激銷量。而汽車廠商研發一款新車的投入巨大,周期頗長,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往往會采取改頭換面的形式推出改款車。過快的更新速度也使得一款車的生命周期縮短,從而加劇了經銷商的庫存。
除了車企的原因之外,國內經銷商本身也存在問題。例如目前國內汽車經銷商90%左右營業收入來自于新車銷售,60%左右營業利潤也依賴于新車的銷售。而成熟市場經銷商的收入來自新車銷售的比例僅為55%。其他為二手車銷售、配件及售后服務,經銷商的營利模式也亟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