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同時國內制造業也加快了技術改造的步伐,于是國產數控機床開始大量進入制造領域。隨之一個尖銳的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進的數控機床,...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同時國內制造業也加快了技術改造的步伐,于是國產數控機床開始大量進入制造領域。隨之一個尖銳的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進的數控機床,配不到先進的國產刀具,不得不配“洋刀”。中國刀具工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產品結構,在新的發展時期終于暴露出嚴重缺陷,拖了制造業現代化的后腿。 據專家分析,我國的差距是階段性的。主要表現在,制造業仍以低端制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僅為26.23%。作為出口大國的我國,出口物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低。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的能耗卻高出國際發達水平20%到30%。
目前,中國刀具企業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戰略規劃,已經在市場上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凸顯出幾個致命的問題,如果重視不夠、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前進。
科技技術含量低
現階段,硬質合金刀具在發達國家已占刀具類型的主導地位,比重高達70%。而高速鋼刀具卻正以每年1%~2%的速度縮減,所占比例目前已降至30%以下。同時,硬質合金切削刀具在我國也已經成為加工企業所需的主力刀具,被廣泛地應用在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重工業領域,但我國刀具企業卻盲目地、大量地生產高速鋼刀以及一些低檔標準刀具,完全沒有考慮到市場飽和度和企業所需,最終把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中高端刀具市場“拱手相讓”給國外企業。有資料顯示,我國刀具目前的年銷售額大約為145億元,其中硬質合金刀具所占的比重不足25%,但國內制造業所需的硬質合金刀具已經占據刀具的50%以上,這種盲目生產已經嚴重滿足不了國內制造業對硬質合金刀具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形成了中高端市場的真空狀態,最終被國外企業所占據。
產品附加價值低
我國生產的1.65萬噸硬質合金中,有4500噸用于切削刀具生產上,數量上和日本相當。但制成刀具后的價值僅8億美元,遠不及日本的25億美元,這充分說明國內硬質合金高效刀具的整體生產水平與國外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國內企業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制造業的需求就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有資料顯示,主要外商在中國中高端刀具市場上的銷售年增長率達30%,已超過國產刀具的年均增長水平。
行業人士一致認為,伴隨著中國經濟近30年的高速發展,制造業必將變得更加強大,市場空間將會跟歐美市場一樣廣闊,所以說,中國企業應該從長遠利益為出發點,有條不紊地修煉內功,尋求突破,早日做大做強,最終“近水樓臺先得月”。
2009年,隨著汽車市場的走高,和汽車市場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刀具行業也水漲船高。2010年,借由汽車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我國刀具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據預測,我國機械制造的市場仍將擴大,將對刀具產生較大的需求;與此同時,切削市場的發展速度仍然比較強勁,因此,加快國產刀具的開發和商品化已經成為本行業的迫切任務。
面對我國高速發展的刀具市場,刀具有關企業將加快技術進步和市場開發的步伐,努力做好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工作,真正把中國的刀具產業做強做大,將更多、更好、更新的刀具產品提供給廣大用戶。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