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企業技改步伐,穩步推進工業企業升級改造,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切實改變縣域環境質量,實現綠色發展,互助縣通過完善環保設施,實施結構調整,加大環保投入,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優先等五項措施,強力推進工業企業環境污染整治。
完善環保設施,確保達標排放。全面整治碳化硅、硅鐵企業礦熱爐,配套建設更為先進、除塵效果更加明顯的污染治理設施,徹底解決污染物“跑、冒、滴、漏”和煙氣無組織排放現象,確保各項環保設施正常運轉,煙粉塵達標排放。以湟水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加強各企業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配套完善管網設施,建成塘川地區工業企業生產生活污水總處理站和總排放口,使水污染物集中達標排放。
實施結構調整,淘汰“兩高”企業。嚴格執行《產業機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大機構調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穩步推進塘川地區工業升級改造,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將治污減排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有效抓手,嚴格環境執法,關停取締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逐步進行轉產,實施產能和容量置換,確保增產減污。
加大環保投入,促進管理減排。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企業切實負起污染整治的主體責任,加大污染減排投入。對廠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整治原料、廢渣亂放現象,對易產生二次揚塵污染的企業,建設倉儲式料場,禁止露天堆放,一般料場建設噴淋設施,防止二次揚塵污染;對廠區及周邊環境進行治理,通過“綠化、亮化、硬化”等一系列措施,切實改變各企業現有面貌,逐步建成“花園式”企業。以建設工業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為重點,加大治污減排監管能力建設,各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安裝視頻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嚴格環境巡查檢查制度,突出“白加黑”、“五加二”的監督機制,采取全天候“嚴防死守”的督查方式,深入企業開展污染治理,確保企業在生產工藝、原材料堆放、廠區環境衛生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變。同時,對全縣其它企業展開地毯式排查,對發現的各類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提高各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
嚴格環境執法,打擊違法排污。明確環保責任,強化環境執法,年內開展一系列環境執法專項檢查,依法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并通過對違法排污企業的嚴管重罰,加快依法治污步伐。對未按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設施、未實現全面達標的企業,一律予以關閉。本著“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嚴格落實全縣磚瓦、石膏等小企業的環保責任,嚴把原輔材料進出關,督促其配套環保設施和使用清潔能源,對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或擅自停運環保設施以及不能滿足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的企業,實行停產整治或高限處罰。
堅持環境優先,嚴格環保準入。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認真做好項目環境審批,在環境準入上,按照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要求,堅持“五個不批”;在項目選址上,按照合理布局、產業集聚的原則,堅持“五個不批”;在環保設施竣工驗收上,按照國家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規定,堅持“三個不驗收”。通過嚴把三關,使全縣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