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鄭州市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這一奮斗目標,把城區及重點區域大氣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根本途徑常抓不懈,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自2006年,鄭州市從調整產業結構大局出...
鄭州市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這一奮斗目標,把城區及重點區域大氣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根本途徑常抓不懈,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自2006年,鄭州市從調整產業結構大局出發,實行環保、工商、電業、有關鄉鎮等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耐火材料業,棕剛玉等冶煉企業的綜合整治。 耐火材料業是市轄新密市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新密市近3年來以耐火材料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先后關閉規模小、效益差的耐材企業191家,825家企業全部完成治理改造任務,先后共取締石灰窯54家108座、鋁石窯186家256座,拆除倒焰窯爐2300多座,煙囪1461根,建成了燃氣型隧道窯生產線158條,推板窯76條,梭式窯、方窯等其他窯型701座,耐材行業總產量由治理改造前的270萬噸增加到300萬噸,噸產品節煤40%以上,實現了節能減排和產業提升的"雙贏"效果。
近3年來,鄭州市轄登封市對轄區內的棕剛玉等冶煉企業進行了多次整治。2006年對不按期完成綜合整治任務的棕剛玉等冶煉企業實施關閉或限期治理措施。2007年,對上一年沒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棕剛玉等冶煉企業實施停產治理。2007年底,共有64家冶煉企業完成治理任務,并通過鄭州市環保局的驗收。2008年,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新的行業標準,對這64家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于2008年底前通過省環保局驗收。
為有力推動全市環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開展,鄭州市將環境綜合整治與創建國家模范城市和污染物減排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污染物減排狠抓"五落實":把污染物減排落實到產業結構調整中,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依靠淘汰落后生產力騰出總量;落實到區域、流域綜合整治中,依靠治污減少總量;落實到重點環保工程中,依靠提高削減能力減排總量;落實到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以新帶老消化總量;落實到重點企業的發展中,依靠清潔生產削減總量。
為加大對重點治污工程監管力度,強力推動全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更加全面深入開展,鄭州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不定期的明察與暗訪,督察結果定期通報。同時,市環保局成立9個督察工作組,對全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工程和項目每周進行一次督察,向列入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行業企業和減排重點企業派駐環境監管人員,形成了責任到人的環境監管體系。對在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表現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大力宣揚,推廣和交流他們好的做法和經驗;對嚴重環境違法問題,列入"黑名單",在新聞媒體上予以公開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