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董事長
金黃的秋葉,碧綠的麥田,一派迤邐的田園秋光。
林立的廠房,穿梭的人員,一幅熱火的繁忙景象。
近期,位于風景秀麗的孟州市前姚工業區的河南飛孟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不僅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客戶,更引來了河南日報、焦作日報等河南省主流媒體的無數閃光燈。孟州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差異化發展的典型,媒體毫不吝嗇對飛孟崛起的贊美之詞。
沒有其它大型企業的資金援助,更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河南飛孟如何做到從一家虧損企業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多晶金剛石和立方CBN生產企業;成為媒體眼中的寵兒?帶著種種疑問,中國超硬材料網記者一行專程來到孟州市前姚工業區專訪了河南飛孟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林。
李建林董事長低調而誠懇,惜字如金,在采訪的剛開始,往往是記者問一句,他謹慎的回答一句,直到記者提到飛孟當初選擇多晶金剛石生產的初衷。
“都是市場逼出來的”,談及飛孟當初上馬多晶金剛石項目,李建林董事長給了我們一個意外的答案,李董回憶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金剛石生產巨頭黃河旋風、中南異軍突起,迅速占領了金剛石市場的制高點,而當時河南飛孟的產品還是以金剛石工具為主,做單晶金剛石的壓機僅僅有2到3臺。
李建林欣喜的預見到:金剛石行業在當時來說絕對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的新興產業,而且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這個行業未來的競爭將會非常的激烈,如果飛孟上馬金剛石,很有可能使河南飛孟占據一個很有利的起點,推動飛孟實現跨越式發展,改變飛孟經營不利的窘態。可是從理性上分析,他也知道:如果飛孟上馬金剛石,就不可避免的要與黃河、中南等這些大公司競爭。
“他們資金雄厚,科研實力強大,又握有市場話語權,與他們競爭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我寧愿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愿意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回想起當時的矛盾與猶豫,李董依然記憶猶新。
怎么辦呢?李建林不斷的進行著市場調研和市場論證。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李董苦苦思索著。看著從各方面得到的市場分析,他突然眼前一亮,原來,李董敏銳的發現:黃河旋風、中南等公司主要以生產單晶金剛石為主,沒有涉獵多晶金剛石領域,而更令李董興奮的是,國際上多晶金剛石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國內生產多晶金剛石領域還是一個空白,國際上也只有GE、元素六等幾家少數的國外公司。
“條條大路通羅馬,憑著我們飛孟員工的刻苦勤奮,憑著市場藍海的大好形勢,我們定能夠創出飛孟的一片新天地”,李董仿佛看到了飛孟的“飛躍孟州,走向世界”的美好明天。
鷹在高空飛行,影子卻始終在地面,我們的雄心可以在高空,而腳印卻不能離開地面。市場有了,目標有了,但是客戶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多晶金剛石?產品性能要達到什么標準?價格承受能力是多少?我們有沒有能力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一大串的問號開始出現在李董的腦海里,他知道他要做的還有很多。
“我們必須干,但是我們不能蠻干,我們必須了解客戶的想法,做到有的放矢”,李董堅定說。于是,飛孟公司便派出了大批的人員深入到生產現場,與客戶交流;李董還親自上陣,每年平均二到三次到國外的企業做市場調研,了解客戶的終端需求和最新要求。李董事長深有感觸的對記者說:其實客戶最需要的不是一定要我們生產出品質最好的產品,而是需要我們能夠考慮他們的綜合條件,生產出最適合他們的產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沒有沒用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產品。
所以,一直以來,飛孟公司都秉承“做客戶最需要的產品”的理念,做放心產品、良心產品,贏得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和信任。在新老朋友的鼎力支持下,飛孟公司開始一點點壯大,多晶金剛石、多晶微粉、CBN……產品逐漸增多,百萬克拉;千萬克拉,億克拉,產量逐年攀升,飛孟金剛石從孟州起飛,走向世界各地。李董事長介紹道:目前飛孟的多晶金剛石已經占到了中國多晶金剛石出口的80%以上。據中國超硬材料協會統計的海關數據表明,飛孟的出口份額已經達到了90%以上。近幾年,飛孟為客戶量身定做的磨曲軸陶瓷砂輪CBN,質量已經遠勝于國際知名公司的同類產品。在硬質合金加工領域,飛孟公司的幾種產品也成為不可缺少的高端產品。
金杯,銀杯,不如客戶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客戶的夸獎!飛孟公司僅僅抓住了“客戶的胃”,差異化發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2008的金融危機和今年以來的原材料漲價都沒有對飛孟的發展有大的影響,這全都得益于我們同客戶建立了深厚的商業友誼”,李董自豪的對記者說。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管理不是天天談大道理,管理首先是注重細節,今天做了,明天忘了不行。要叫員工做“規定動作”,習以為常的去做,不是天天教員工怎么做,管理的目標是將規定成為習慣。在參觀飛孟公司的過程中,記者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整齊有序的廠房規劃、全封閉式的生產車間;科研人員一絲不茍,工作人員精神飽滿。行走在飛孟公司的車間,記者不得不感嘆于飛孟公司管理工作是如此的井井有條。而更令記者驚訝的是:李董在同記者一行參觀工廠時,參觀證件一直佩戴在胸前,絲毫沒有搞特殊。飛孟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公司的規章制度對全體員工一是同仁,老總也不能例外。
細節決定成敗,上行才能下效,飛孟的發展正是在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慢慢壯大。
2010年中國大地上興起了轟轟烈烈的低碳風暴和節能減排計劃,無論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還是地方政府的拉閘限電,低碳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風向標。李董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李董說:對中國來說,特別是對中國的企業來說,低碳就是用質量代替數量,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減少資源浪費,增加產品附加值,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注重創新。
“目前,飛孟公司擁有科研隊伍70多人,其中,2個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行業專家,6個留學生博士,2個清華大學博士”談到飛孟的科研團隊,李董如數家珍。李董笑著說:企業想要發展,沒有創新不行,想要創新,沒有人才怎么行!
據悉,河南飛孟公司還同清華大學、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研究中心等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強強聯合,共同發展。強大的科研投資給飛孟公司帶來了滾滾洪利,訂單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不僅如此,公司的“細粒度含硼金剛石”,“亮黑色高強度立方碳化硼”等產品先后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列入了國家火炬計劃。公司也被河南省科技廳授予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沒有科研創新,就沒有技術保障,就像人沒有理想,沒有追求那將是多么的可怕”,李董如是描述企業與創新的關系。
談及未來的發展,李董說:飛孟會在未來的五年內將金剛石產量突破10億克拉,實現三年內職工工資翻一番,勞動效率翻一番,成為中國超硬研磨材料品種最全的企業。
“盡管如此,我們絕不會靠增加勞動時間和浪費資源來達到我們的五年規劃,我們會靠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來達到我們的目標”,李董堅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