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s/images/images/windy/1256519320.jpg)
圖為鄭州雙力礦產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毅力
最初引發王毅力總經理對空心球的思考還是在2000年。當時王總觀察到一個從日本進口過來的砂輪,里面加了珍珠巖用以排屑,珍珠巖是軟質巖,形貌并不規則,成孔有大有小,磨削過程中的排屑現象并不是太理想,也由于所成氣孔大小不等,限制了其回轉強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行業內用精萘粉(臭球)為砂輪造孔,燒結過程中,萘粉揮發,廠房內氣味特別難聞,污染環境,也傷害職工身體。
2005年的時候,王總研制出自己的砂輪造孔空心球,原理是把白剛玉微粉再熔化后進行吹孔。2006年正式在行業推廣,2007、2008年在金剛石行業推廣。2008年,由雙力公司生產的空心球試制的砂輪在行業內應用。首先應用在紡織、橡膠行業。由于橡膠是黏性的,稍微的起熱就容易黏在一起,空心球砂輪散熱好,排屑好,在生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此前傳統的做法是用高密度的氣孔砂輪,在解決磨削發熱問題上難以和空心球砂輪媲美。
今年以來,在涂附行業得到了新的應用,較好的解決了在拋木質材料的時候形成堵塞起熱的現象。同樣在超硬制品領域也取得了新的應用。用金剛石砂輪磨大理石的時候,由于在磨削表面大理石形成細粉會產生一定的粘度,造成堵塞,客觀上阻礙了砂輪的鋒利度。用空心球做造孔劑后,工件表面的細屑就會通過空隙排出,提高砂輪的磨削力。按照一定的添加比例,既不會對砂輪質量和使用效果產生影響,也會使原材料成本降低。
據初步統計,空心球應用到金剛石砂輪中能提高磨削鋒利度15%,降低生產成本5%。生產工藝簡單,造孔均勻度好,不易被壓爛。并且解決了傳統工藝中精萘粉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問題。
我們知道,萘氣對人體是有害的。傳統樹脂砂輪生產中拿萘粉做萘球,造成廠房內油乎乎的,傷害人體、污染空氣,還腐蝕設備。防塵口罩只能防塵卻不能防氣味,清潔生產得不到保障。陶瓷砂輪生產中,多用核桃皮、木屑、玉米棒來造孔,成孔不規則,影響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用空心球作為替代升級后,簡化了工藝,提高了質量穩定性,實現了清潔環保。這符合國家和協會的政策導向,有助于產業升級大計。
令王毅力總經理高興的是,空心球的應用已經從固結磨具延伸到涂附磨具,從普通磨具延伸到超硬制品了。發展前景勢必更加廣闊。王總說,空心球砂輪已經在市場中投入使用,他打算繼續改進配方,爭取年底以前把專利申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