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芯片短缺的問題到年底不能得到解決的話,第四季度新增的需求需要2022年才會釋放,也會對全年的銷量產生影響。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京召開了月度會議并發布了2021年6月“汽車消費指數”和“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延續2020年年尾的汽車銷售熱度,第一季度市場發展依然可喜;進入二季度,新能源汽車憑借政策優勢和使用成本低等特點對客戶購買心理和行為產生了深度影響,致使新能源車實現了逐月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加速成熟、智能汽車的市場投入,也讓新造車勢力搶奪了傳統汽車廠商的市場份額。
不過,隨著芯片荒、消費升級、客戶年輕化等諸多因素的疊加,致使豪華車、主流合資車、自主品牌車各自面臨著不同的市場壓力。
“目前來看芯片短缺對于二季度的影響最明顯,有些經銷商也表示,前幾個月只是發車相對來說比較緩慢一點,而且發車量有一定減少,并不是特別明顯,這種情況在6月份爆發出來,導致經銷商整體比較被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邱凱表示,“目前市場有一種聲音是芯片短缺的問題會在三季度,尤其是在四季度得到緩解,這是最理想的發展走勢,但依然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整體的風險有可能會逐漸加劇,如果芯片短缺的問題愈演愈烈會對經銷商的庫存以及全年的銷量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芯片短缺影響終端市場
從消費端來看,由于6、7月份為傳統的汽車消費淡季,6月份汽車消費指數為57.3,環比下滑12.4個百分點。
從構成汽車消費指數的分指數來看,2021年6月份需求分指數為71.3,較上月有所上升。雖然7月為傳統淡季,但預計6月的需求受到芯片影響尚未完全實現,需求出現延期;廣東地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汽車銷量會逐步回升。
“芯片短缺問題短期內難以改善,而且從市場來看合資品牌與豪華品牌的熱銷車型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減緩,訂單交付延長的狀況影響到終端銷售,部分市場需求無法在當月釋放。”流通協會方面表示,汽車芯片短缺對于自主品牌與新能源品牌影響較小,會帶動市場銷量的增長。
從積極因素來看,商務部將推動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釋放消費潛力;河南、海南等其他省份的政策實施效果會在后期逐步顯現。7月隨著廣東地區疫情的有效防控,區域市場需求會有所恢復。同時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1年汽車以舊換新推廣車型的公告,汽車以舊換新即將開展,帶動省內置換升級的需求。
不過,季節性因素疊加持續的芯片短缺問題,給7月汽車市場銷售銷量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生產交付延遲會造成市場需求在短時間內不能實現,流通協會預計汽車市場銷量將環比下降5%左右。
而近期記者走訪北京多家4S店發現,受芯片短缺問題的影響,豪華品牌、合資品牌銷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熱銷車型供不應求,庫存已經十分緊張,目前還沒接到漲價通知。”有豪華品牌經銷商表示,不過,進口車的交付周期已經延長至3個月,國產車的交付期也在延長。
“6月份的消費指數是57.3,相對于上個月有所下降,反映整個消費市場處于低位運行的區間。整體需求是有的,后疫情時代整體的消費者收入水平,包括消費能力在逐漸回升;同時,整個國家乘用車平均車齡是6.25年,到了消費者換購的時間節點,所以說換購的需求也是能夠對汽車消費需求形成一個比較大的支撐。但是芯片短缺的問題,一方面是對于整個市場情緒,包括消費信心產生影響,另外一方面導致車輛的延遲交付,使得消費需求的釋放受到一定阻力。預計6月份的銷量是160萬輛左右,同比環比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7月份可能會低于160萬輛。” 邱凱表示,“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延遲交付三個月,如果芯片短缺的問題到年底不能得到解決的話,第四季度新增的需求需要2022年才會釋放,也會對全年的銷量產生影響。”
庫存預警指數上升,上半年經銷商盈利比例下降
消費需求的下滑以及主機廠沖擊半年銷量目標,導致6月份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環比上漲。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顯示,2021年6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6.1%,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3.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
調查顯示,6月庫存、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指數降幅較深,從業人員、經營狀況指數與上月基本相當。經銷商持續消化庫存,總體庫存量進一步下降,市場需求指數和平均日銷量指數大幅回落,既有芯片短缺帶來的供給層面原因,也有汽車消費淡季需求不足的影響。
從分品牌類型情況看,6月進口&豪華品牌指數、主流合資品牌指數、自主品牌指數均呈現環比上升趨勢。
協會指出,6月車市進入淡季,芯片短缺對汽車產能和批發量有直接影響,不少廠家放緩生產節奏,提前進入高溫休假,并放寬對經銷商提車量的考核,經銷商絕對庫存水平進一步下降。不過,為了沖擊半年度目標,6月經銷商也適度被動補庫。另外,經銷商熱銷車型緊缺,交付時間無法確定,導致消費者購車延后或取消訂單,經銷商經營利潤有所下降。
“6月份庫存預警指數是56.1%,相對于5月份上漲了3.2個百分點,上漲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總體銷售情況不是特別理想,臨近半年節點,經銷商為了沖擊半年度的銷量目標,適度的被動補庫。”邱凱表示,“因為6月份庫存預警指數上升了,預計下個月的庫存系數也是上升的。從整體的需求,包括經營狀況來看,目前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平淡;芯片短缺持續,對終端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供給結構矛盾和市場需求不足,導致銷量進一步下降,經銷商保價力度持續加強,預計7月銷量環比6月,下降5%左右。”
協會調查發現,芯片短缺對于經銷商整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導致一些熱門車型庫存非常緊張,比如一汽-大眾、日產、福特的車型,主要帶來的影響是車型庫存深度的降低,經銷商的進銷差(進貨價和終端價格的差價)也在縮小。不過,越是高端品牌收窄幅度越小,越是中端品牌收窄幅度越大。同時,經銷商6月份整體的發車量下滑了40%,到店客流下滑40%,銷量進度比較緩慢。
不過,邱凱指出,如果下半年芯片短缺問題緩解,廠家加快生產節奏,批發量目標提升,預計經銷商下半年庫存水平還將明顯上升。
此外,從當天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之聲調研2021年度夏季版”的調研結果來看,今年上半年,經銷商整體盈利比例不足40%,相比2021冬季版的調研結果,經銷商盈利店比例降低了20%以上。其中豪華品牌盈利比例不足70%,略低于上期;主流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盈利比例與上期相比大幅度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