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伏行業沒有上帝10月,是中國地區一年一度的國慶長假,然而光伏行業內更多的工廠給出了不止十天的假期。三個月假期,停產輪休,甚至是企業破產倒閉等等,這樣的消息不斷傳出。去年,那個一假...
光伏行業沒有上帝
10月,是中國地區一年一度的國慶長假,然而光伏行業內更多的工廠給出了不止十天的假期。三個月假期,停產輪休,甚至是企業破產倒閉等等,這樣的消息不斷傳出。去年,那個一假難求的歲月終于過去了。
仿佛天上人間,去年的繁榮景象,給了光伏行業的老板們無限想象。產品供不應求,銀行貸款給力,政府支持政策,這些種種刺激著光伏行業不斷畸形成長。遍地擴產和新上產能,動輒十億級別投資,隨意GW規模。現在,動作稍顯遲緩的老板開始慶幸,而那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調試的企業只能夠望著設備感慨。開工是虧,不開工巨大的設備攤銷也是虧!
現在,誰能夠解救中國光伏產業。當然不是上帝,絕大部分中國人是不信教的,包括上帝。中國人骨子里是市儈的實用主義者,大部分人中國人不會去做禮拜或者千里朝拜以示虔誠。我們大部分時候在有所求的時候燒高香,拜拜泥菩薩。所以臨時抱佛腳是挪揄整個民族的民族性。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在市場如此低迷的時候,為什么有這么多企業去關注所謂的新興市場,這就是抱佛腳,這就是遇事燒高香。
新興市場能否救光伏?
一、中國?
“9.30”硝煙尚未散盡,中國市場能否給疲軟的光伏市場一劑強心劑?答案是否定,因為遠水是救不了近火的,中國的中遠期規劃不能解救整個行業近在咫尺的切膚之痛。中國市場即便能夠拯救光伏行業,也是數年以后的事情。
在中國,電網公司追求的不是一元一度的上網電價。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經濟適用”。在能源的選擇問題上, “經濟適用電”才是首選。何時光伏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經濟適用,何時就是光伏的春天。
即便隨著礦產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中國也需要承擔更多關于減排的世界責任。光伏行業能夠在中國得到一輪新的、更大規模的示范性的應用。我依舊不看好民營企業在中國光伏應用領域內能發揮大的作用,能源領域內的國進民退已經有前例了,比如煤炭。五大發電公司均已經涉足光伏領域,在“9.30”青海盛宴中,國字頭企業是絕對主力位置。國電的組件廠規模宏大,即便沒有太多的訂單,那氣勢在告訴你:中國的光伏產業未來屬于我們的!五大發電有多少會染指組件及上游制造領域我們不能臆斷。但是,可以預期中國光伏市場的未來:五大吃肉,大型民企喝湯,其他企業鼓掌。
二、希臘?
希臘是歐元區國家,不能自己印鈔票,以通脹抵消債務危機。希臘政府能做的是開源節流,一方面希臘政府節約政府開支,一方面希臘政府希望擴大建設以提振經濟。問題擺在面前,對于一個負債累累的國家,錢從哪里來?
如果希臘能夠成為新的光伏行業的焦點,也是德國或者其他經濟較好政府與企業發力。新的思路是德國或者其他國家的企業在希臘建設電站,這些電站向德國或者歐洲其他國家輸出電力以獲得利潤。10月政協主席賈慶林出訪希臘,見證了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與希臘地中海集團《3300萬歐元光伏電站投資框架協議》的簽署,就是此種模式。
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羅斯勒10月在與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會談時,承諾德國將以投資能源項目的方式援助希臘經濟。隨同羅斯勒訪問希臘的有70位來自能源領域的德國企業家。在雅典舉行的德國-希臘經濟會議上,德方提出將參與希臘政府的“太陽神計劃”,并捐助該項目所需資金的5%。同在10月份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基督教民主黨在馬格德堡舉行的一次區域會議中作出了上述評論,并同時建議政府應放棄國內光伏市場并使用來自日照輻射水平較高國家的太陽能。默克爾意向所指,既是希臘。
然而德國國內對如何援助希臘,要不要援助希臘也存在不同的聲音。歐元區內希臘只是最糟糕的情況,意大利、西班牙的情況也不好。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任何國家對希臘的援助都是前提條件的。希臘政府也會權衡種種利益關系之間的輕重。希臘電站誰來補貼,怎么補貼?誰都不會拿著本國的政府補貼,為別國提供清潔能源。種種這些都給希臘市場打上了濃重的問號。
三、美國?
筆者曾經在7月撰文針對美國市場發表看法,事實證明美國企業果然申請了雙反調查。2011年10月19日,美國7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貿易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展開“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并征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按照相關法律程序,美國商務部將于11月8日左右決定是否立案。一旦此輪貿易戰打響,將影響中國國內75家主要光伏企業的對美出口。
從全球的國際貿易爭端統計相關數據來看,美國是最吃不得虧的國家。雖然,中國企業每年從美國企業買進昂貴的生產設備、EVA樹脂、漿料、氟材料等。美國政府無視中美光伏貿易之間18.8億美金的順差問題,選擇性的失明。
我們可以大膽揣測,美國企業提出雙方完全是策略性的權宜之計,雙反只是幌子。雙反最終即便立案調查,隨著中國企業應訴雙方的經驗不斷豐富,應對也更加專業,最終結果可能也會以中國企業的勝訴告終。但是,全面調查及最終裁定一般要耗費數月乃至一年左右的時間。立案以后ITC初裁得出初裁結論后,中國企業想要繼續對美出口就要支付雙反保證金。同時,由于雙反調查,相關諸如保險公司等費用也有可能隨之上漲。增加中國企業對美出口的難度和交易成本。從立案到最終裁定這一年多的時間,對同樣深陷泥沼的美國企業是彌足珍貴的一年。哪怕最終中國企業勝訴,對于美國光伏企業來說,也已經足夠了!
四、絞殺——是光伏企業殘酷的自我救贖
問題是光伏行業自己造成的,擴產、擴產、還是擴產!所有老板們都認為自己是光伏行業的增長份額的分享者。于是,產能擴張和市場成長完全不能夠對等。爆炸式的產能擴張與趨于穩定理性的市場成長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結構性”產能過剩,造成了目前的市場狀況。某機構對此形容為無行無市價格低于,我則更傾向于以“絞殺”形容現在的狀況。
看似平靜的植物界有一個殘酷的詞語——絞殺!熱帶森林地區,由于氣溫高,濕度大,非常適合熱帶植物的生長。植物群落中植物種類繁多,種間密度很大,故每種植物的生活空間縮小了,接受陽光的機會也相應減少。植物之間為了生存進行著一場爭奪陽光和土壤養分的激烈競爭。在自然競爭中,那些具有生長優勢的植物物種,可以得到充足的陽光和養料,從而在競爭中保存下來;那些處于劣勢的植物,終究被淘汰。
光伏行業正在進行著一場絞殺,市場越晚回暖,絞殺的過程越是漫長。除非有更多的陽光、空氣和土地,這場絞殺就是不死不休!每一個企業都想盡辦法獲得生存的空間,所有的企業都對自己的上游企業施加壓力,以期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承受總是有極限,總有轟然倒地的淘汰者。他們才是對這個行業進行救贖,他們退出讓這個行業更加成熟、理性。熱帶雨林里充滿了生趣和活力也充滿了危險,由此一役,怕是少了些懷揣光伏淘金夢的投資者。這個時候,這個行業才會重新充滿生機。
希望所在是傳統能源電力價格的不斷上漲,而光伏電價不斷下降。grid parity似乎也不是那么遙不可及,物美價廉和更加嚴重的能源、環境問題已經可以想象。絞殺后占據生長優勢,熟悉熱帶雨林環境的存活下來的植物們,會生長的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