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26日,隨著十一黃金周的到來,物價是人們異常關注的話題,9月CPI的漲幅變得至關重要。在9月里,中秋小長假刺激了市場消費,但統計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仍在小幅上漲階段,但在調控措施的...
9月26日,隨著十一黃金周的到來,物價是人們異常關注的話題,9月CPI的漲幅變得至關重要。在9月里,中秋小長假刺激了市場消費,但統計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仍在小幅上漲階段,但在調控措施的影響下,9月CPI或將進入下行通道。
國家統計局將于10月中旬公布9月主要經濟數據。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CPI漲幅突破6.5%的前期高點可能性不大,且貨幣政策調控已收到較明顯效果,目前央行繼續加息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性均較小。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牛犁認為,三季度將是本輪物價上漲高點。后面幾個月物價漲幅可能會較前期有明顯回落。如果農產品出現減產等自然因素,游資炒作將對價格起到助推作用。但目前流動性不斷收緊,未來可能不會繼續出現大幅漲價的新品種。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局面基本可控,未來十年特別是“十二五”時期,我國CPI漲幅預計在3%到5%之間。本次物價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單一政策很難奏效,調控要選擇時機、節奏和力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的價格監測數據,9月以來,全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普遍小幅上漲,漲幅較為明顯的食品包括牛羊肉、瓜果等。此前一度環比下跌的豬肉價格出現小幅反彈,但漲幅有限,9月上、中旬分別環比上漲0.8%和0.2%。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近期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總體上漲,但中秋節過后漲幅有所縮小。尤其是前期上漲較快的雞蛋、肉禽價格漲幅明顯收窄,糧油、蔬菜價格繼續小幅回升。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目前消費品價格總體環比上漲,但翹尾因素繼續成為CPI同比漲幅回落重要因素。具體來看,只要9月CPI環比漲幅不超過0.5%,當月CPI同比漲幅就將低于8月的6.2%。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近期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這對我國抑制食品價格上漲是非常有利的條件。8月CPI同比漲幅比7月有所回落,但9月能否延續回落趨勢,目前還不好說。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此前的相關調控政策效應開始顯現,翹尾因素影響在逐步減弱,目前通貨膨脹已進入下行通道,四季度物價回落將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