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美的中國史前玉器表面為何如此光潔?美國哈佛大學的華裔研究人員陸述義等人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已經在使用金剛石和剛玉來加工玉器飾物。研究人員用現代物理方法...
精美的中國史前玉器表面為何如此光潔?美國哈佛大學的華裔研究人員陸述義等人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已經在使用金剛石和剛玉來加工玉器飾物。研究人員用現代物理方法證明,中國人最早使用金剛石和剛玉,他們一度掌握的技巧,用現代加工方法也難以企及。
陸述義等人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紀年》雜志上。這一成果把人類使用金剛石的歷史上推了幾千年。此前科學界曾相信人類使用金剛石不早于公元前500年。公元一世紀,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最早記錄了可能是金剛石的物質。
陸述義等人研究了四件玉斧飾物,它們是從中國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和江蘇三星村文化遺址發掘出來的,其中較古老的三件約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產品,較“新”的一件出土于后期良渚文化遺址,年代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研究人員用X射線衍射、電子探微針和電子掃描鏡等手段對玉斧表面的探測顯示,玉斧表面含有的細碎剛玉成分最高達到40%左右。
剛玉是硬度僅次于金剛石的天然物質,要將剛玉研磨成如此細微的碎粒也只有金剛石才行。為了驗證這一結論,研究人員還用金剛石、硅石、石英砂這三種現代摩擦劑打磨加工玉石原料,并用原子力顯微鏡分別觀察玉斧的表面和他們加工的玉石原料表面,結果發現,只有用金剛石打磨的玉石原料,表面才能最好的和中國出土的玉斧表面吻合。即便如此,用現代工業方法加工的玉石,其表面的精致程度仍然不能與6000年前中國工匠的產品相比。
陸述義猜測史前的中國工匠,在無數次試驗和無數次失敗后才發現金剛石是打磨玉器表面最好的材料,而剛玉是用來對玉器進行“粗加工”的。離良渚文化遺址和三星村文化遺址約300公里的江蘇北部和山東南部,各有一個金剛石礦,這為他們的觀點提供了合理的依據。
但可惜的是,史前工匠的發現沒有在中國很好流傳下來。陸述義說,史前的工匠只能通過個人接觸來傳授經驗,而沒有文字等將他們的心得記錄下來。目前已知中國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時代是近4000年前的商朝,良渚文化等很可能和商朝沒有直接聯系,因此無法將金剛石的知識記錄下來。中國歷史中出現有關金剛石的記錄已經是宋朝了。
陸述義生在美國,母親來自于中國香港。他本科就讀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正在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陸述義在鉆研物理學之余對中國歷史懷有濃厚興趣,渴望了解與自己有淵源的中國歷史與文化,并希望能利用自己的物理學背景為研究中國歷史做些貢獻。2004年他曾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證實中國早于西方發明了復式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