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缺乏統一的銷售網絡,上千家企業各自生產、各找渠道、互相拆臺、壓價競銷,導致行業長期處于無序競爭中。耐材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整合的地步。鄭州耐材建材產業有望迎來“第二次產業革命”。...
由于缺乏統一的銷售網絡,上千家企業各自生產、各找渠道、互相拆臺、壓價競銷,導致行業長期處于無序競爭中。耐材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整合的地步。
鄭州耐材建材產業有望迎來“第二次產業革命”。
7月25日,鄭州市委托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編制的《鄭州市耐材建材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順利通過論證。緊跟其后,7月29日至30日,在占據河南省耐材建材產業95%產能的新密召開耐材建材總結會議。
“耐材建材產業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危在旦夕,如不及時進行改造升級,后果十分嚴重。”7月30日,新密市市委書記王鐵良在耐材建材總結會上如是說。
據采訪了解,鄭州耐材建材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0年,經歷了一次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到2000年后,由于缺乏統一的銷售網絡,上千家企業各自生產、各找渠道、互相拆臺、壓價競銷,導致行業長期處于無序競爭中。
“可以說,耐材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整合的時代,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水深火熱中度日。”鄭州豫興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世聚表示。
依據《規劃》,未來五年鄭州將投資183.9億元建設改造耐材建材企業,全力打造結構合理、特色明顯、技術先進、競爭力強的國內一流產業示范基地。
“相比之前耐材企業單打獨斗或單線出擊,這次的規劃更側重于整體布局,從‘存量調結構,增量調方向’的思路出發,將危機變成商機。”王鐵良表示。
提升+整合 做大產業鏈條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耐材建材產業面臨著發展機遇。
“但是,耐火材料的生產模式必須改變,要限制規模小、裝備差、產品質量低、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耐火材料企業,鼓勵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工藝先進、裝備精良,整合能力強的企業發展。”王鐵良表示。
據王鐵良介紹,新密市作為河南省主要的耐火材料生產區,2010年以882萬噸產能占據了國內31%的市場份額,390家耐材企業年利稅僅4.5億元,而遼寧省卻以190家企業年利稅9.21億元。
“產品輸出和利稅收益反差極大。”對此,王鐵良表示,無論是從企業個體規模還是產品推廣方面,新密耐材與其他省市知名耐材企業相比,都沒有優勢,市場推廣力度仍需進一步提升。雖然涌現出“遠東”、“匯特”、“振東”、“豫興”等一批較大型耐材企業,但在全國耐材市場上整體仍顯后勁不足。
同時,劉世聚也認為:“總體說,存在惡性競爭的局面,利潤極低。”
在劉世聚看來,新密耐材仍需進一步發展,而這必須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規劃》的出臺,對促成本土耐材企業形成合力、共同開發省外市場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據悉,180億元的投資將用于調整耐材產業結構,培育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完善科技支撐體系等方面,使鄭州耐材企業走出困境。
“同時,我們還將優化產業布局,在現有基礎上形成10~15個產值10億元以上大型耐材企業,通過園區化布局、集群化發展、專業化生產和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全面提升耐材建材產業。”王鐵良表示。
機遇來臨
“新密的耐火材料行業要盡快提高集中度,改變‘小、多、散’的現狀,形成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主導行業的局面。”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徐殿利表示。
“只有進行重組,才能擴大企業規模;只有增大了企業規模,才能獲得規模效益。”徐殿利表示,對于新密來說,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鼓勵組成若干大型集團,勢在必行。
同時,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耐火材料下游需求依然旺盛。作為耐火材料主要運用行業的鋼鐵行業2010年需求1249萬噸;玻璃行業2010年需求熔鑄氧化鋁與中高檔熔鑄鋯剛玉分別為6752噸、71504噸;有色、水泥也保持了一個穩定的需求量。
對于新密耐材企業來說,有的是產業優勢,但沒有很好地聚集和整合。
“產業關聯低,聯動能力差,是鄭州甚至是河南耐材行業內質量不優、效益不高的深層原因。”劉世聚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規劃使鄭州周邊的耐材產業在質量和效益上得到根本改善。
“只要是規模以上企業,根據發展需求,要地批地、需要融資政府幫忙,新密市各單位全力支持耐材行業盡快發展。”王鐵良在會上表示。
據王鐵良介紹,根據規劃,新密市在下一步將從保護資源、穩定價格、把握市場的需要出發,制訂出臺“杜絕生礦出境、限制熟礦生產、鼓勵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經營”的有關政策。
“在基地建設上,要把技術創新作為重頭戲,以‘數量減少、規模擴大、科技提高、鏈條延伸、加工轉化’為方向進行操作,支持企業開發科技含量高的耐材項目和產品,同時發揮好新密市耐材協會的作用。”王鐵良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