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工作。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廣東省提出要確保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以上的目標,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企業項目為依托,以技...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工作。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廣東省提出要確保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以上的目標,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企業項目為依托,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滾動計劃為抓手,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資。 2005~2008年,廣東省技術改造投資由966.8億元提高到1396.5億元,平均增長13.0%;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由569.9億元提高到840.5億元,平均增長13.8%。2008年下半年以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大,增速呈快速上升態勢。去年1~10月,廣東省技術改造投資達到1358億元,同比增長51.8%;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750.9億元,同比增長36.8%。在未來3年內,廣東將投資1000億元對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重點技術改造。
發揮政策激勵和財政帶動作用
為推動技改工作取得實效,廣東省經貿委深化了技術改造投資核準制和備案制改革工作。2006年3月,廣東省經貿委正式啟動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建立了廣東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省、市、縣(區)三級網上備案系統。2008年7月,下發《關于下放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利用自有資金或融資進行技術改造項目核準權限的通知》、《關于下放企業投資技術改造項目核準權限的通知》等3個文件,將省級技術改造投資管理部分權限下放到各市、縣,進一步優化管理程序,減少企業辦事成本,激發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積極性。
強化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提高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的積極性。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發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享受國家有關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進口設備免稅政策中得到實惠,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設備,提升裝備水平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以資金支持為手段,創新方式,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帶動和放大作用。
2007~2008年,廣東省組織實施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區域協調發展和節能降耗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投資“三大工程十項專題”,以貼息補助、以獎代補和招標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2008年,省財政挖潛改造專項資金2.5億元撬動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超過13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對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放大倍數由2006年20倍和2007年的36倍提高到2008年的52倍,有效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另外,還實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滾動計劃。去年,廣東省經貿委聯合省財政廳組織編制《廣東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技術改造項目滾動計劃(2009~2012年)》,將2009~2012年省財政安排的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等專項資金提前集中使用,編制滾動預算,重點支持9個方向和領域,扶持引導優勢龍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積極應對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去年,廣東省經貿委采取多項措施,推進一批大項目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培育新興優勢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銀企合作,拓寬融資渠道,努力實現全省技術改造投資平穩較快增長。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發展裝備、汽車、鋼鐵、石化、船舶、航空等六大制造產業。加快發展核電設備、風電設備、大型輸變電設備、數控機床及系統、大型鑄鍛件、海洋工程設備等六個關鍵裝備領域。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支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輕工、食品飲料、有色金屬、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擴展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推動優勢傳統產業向品牌和高端產業鏈轉型升級。狠抓一批工業大項目建設。加速推進通用飛機項目和航空產業基地建設;密切跟蹤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落地,積極推動南車集團與有關企業在廣東設立城際軌道交通制造企業;抓好廣州船用低速柴油機、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核電設備,以及中山風力發電設備、中山大型鑄鍛件、惠州石化等一批大項目的建設。
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一是全面推進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大省財政資金切塊規模和地方財政資金配套力度,集中支持共建產業、重點企業、重點平臺、重點品牌。二是做大做強制造業。重點依托50家省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和100家省裝備制造業重點培育企業,重點培育26個產業集群。以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為依托,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快突破裝備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成套生產或單機生產、輻射帶動力強的行業重點企業,推進產業配套和集群式發展,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努力推進廣東裝備制造業從裝備大省向裝備強省的轉變。三是扶持工業設計。
建議加強規劃引導
結合近幾年的技改工作,廣東省經貿委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重新恢復建立技術改造投資統計體系,以更加科學、準確地統計量化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運行水平,同時提高與兄弟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運行情況的可比性。
加強規劃引導。加快信息技術與工業的融合互動,加快信息技術對傳統工業的改造提升,必須要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議工信部結合國家的經濟總體規劃和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加快出臺全國性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中長期和年度投資規劃,銜接平衡各行業規劃,確定投資重點布局、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加強對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引導,指導工業企業、金融機構及社會資金的投資方向,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防止工業產業同構,避免無序競爭。
同時,規劃建設一批重大的工業產業基地,形成優勢產業鏈,增強區域帶動性。
積極發揮國債重大項目帶動作用。恢復對重大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國債支持,并加大對工業和信息化相融合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
來源:中國金屬加工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