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2~23日,2010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在上海召開。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地位迅...
12月22~23日,2010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在上海召開。 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突出,汽車零部件工業綜合競爭力增強,產業集群逐步成形,出口水平不斷提高。
在此期間,中國汽車市場實現了由500萬輛級向1800萬輛級的跨越式發展,汽車工業總產值完成了從2006年的1.4萬億元到2009年的3.3萬億元,再到今年預計將完成超過4萬億元的發展。隨著汽車產銷量的迅速提升,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4116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2萬億元,預計今年汽車零部件工業總產值將超過1.6萬億元。
董建平認為,盡管整個行業仍然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附加值低、節能減排技術相對薄弱、汽車電子技術水平不高、整零關系不協調和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但是緊緊抓住“由大變強”這一我國汽車產業當前發展的最大主題,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自主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能源產品,無疑將是未來幾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大方向。
年會報告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全行業將致力于全面提升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汽車零部件出口形成以進入國際汽車配套體系為主的格局,培育出一批初具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大型企業集團。
記者注意到,堅持零部件對汽車工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撐作用、堅持制定互利共贏的海外戰略、堅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行業的引領地位,成為未來幾年汽車零部件行業主要的工作任務。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必須下大力氣轉變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結構和加快轉變出口方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及品牌價值,增加OEM市場份額,從單純的產品出口轉向品牌、資本的輸出。在重點研發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方面,力爭突破動力電池、電機、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在利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扎實做好新技術的試驗、開發、儲備。
本次年會還在2009年已評出的31個小行業的120家“中國汽車零部件小行業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增補了6家龍頭企業,同時又新評出了消聲器、增壓器、氣門、燃油噴射、轉向油泵、汽車橡膠密封件等6個小行業的17家企業為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