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鉆石上市首日大漲11倍,備受投資者關注。隨著天然鉆石產量的下降,加之消費需求增長,培育鉆石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相關人造金剛石企業也迎來發展新機遇。
需求旺盛 培育鉆石供不應求
隨著傳統珠寶商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潘多拉等紛紛進入培育鉆石市場,培育鉆石需求逐步擴大。
根據Bain咨詢,2019年全球天然原鉆產量為1.39億克拉,而培育鉆石產量為600萬克拉左右,滲透率約為4.3%; 2020年天然原鉆產量約下滑2800萬克拉至1.11億克拉,而培育鉆石增長15%左右至750萬克拉,滲透率達到6%。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表示:“目前一方面全球天然鉆石的開采量在下降,另一方面對于超硬材料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無論是從工業需求還是珠寶首飾行業的需求角度,培育鉆石都是天然鉆石的最佳替代品,而且目前海外的天然鉆石巨頭也在推出人工鉆石產品。因此培育鉆石行業發展前景整體來看是非常好的。”
締凡鉆石副總經理楊帆告訴記者:“河南的培育鉆石產業鏈是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最為成熟的。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對于培育鉆石的需求量始終居高不下。位于鉆石加工環節的印度工廠,幾乎買斷了所有的培育鉆石毛坯,仍然不能滿足訂單需求。在超硬材料領域,寶石級別產品的增長潛力巨大,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然會是供不應求的情況。 整個培育鉆石市場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全球范圍內除了美國市場之外,包括國內市場的需求增長尚未真正開始。”
根據貝恩咨詢《2020-2021年全球鉆石行業研究報告》,全球培育鉆石消費市場中,美國和中國的消費量約占80%、10%。全球培育鉆石的消費量八成在美國,中國是第二大消費市場。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培育鉆石運營中心運營總監劉洋洋對記者介紹:“從供應端看,目前無論是人工培育的鉆石原石還是裸鉆在全球范圍都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我國人工培育的原石大多出口到印度,裸鉆大多出口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從終端市場看,歐美消費市場比較成熟,國內市場正處于成長期,市場空間大。”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黃河旋風證券部,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公司培育鉆石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隨著消費者對培育鉆石的接受,市場會越來越好。”
人造金剛石行業 成長空間大
我國超硬材料產量占全球總量90%以上,作為培育鉆石產業鏈的上游,國內相關人造金剛石企業正面臨千億級培育鉆石行業發展機遇,成長空間巨大。
國泰君安研報分析認為:“預計2021-2025年全球毛坯培育鉆石產量分別達1026萬克拉、1336萬克拉、1623萬克拉、1925萬克拉、2226萬克拉,對應全球培育鉆石飾品市場規模分別為570億元、742億元、902億元、1069億元、1237億元,對應2021-2025年復合增速達21.37%。”
河南省作為我國超硬材料產業的發源地和行業領航者,產量占全國市場80%以上。河南省鄭州市、許昌市、南陽市、商丘市等地形成了一個集人造金剛石產品研發、大規模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金剛石產業集群,涌現出中南鉆石(中兵紅箭子公司)、黃河旋風、*ST金剛、力量鉆石、惠豐鉆石(新三板)、國機精工、四方達等一批超硬材料相關上市企業。我國培育鉆石的產能也主要集中在上述上市企業當中。
從今年4月份開始超硬材料板塊一路上行,截至9月27日收盤,四方達漲幅超70%、國機精工漲幅近90%、黃河旋風漲幅超202%、中兵紅箭漲幅超115%、惠豐鉆石漲幅超3700%。
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超硬材料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崛起期,前景十分廣闊,其未來發展趨勢值得期待。隨著培育鉆石合成技術的提高、成本和價格的進一步下降,以及市場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改變,國內培育鉆石行業發展迅猛,越來越被市場所認可,其市場關注度和市場需求亦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國內培育鉆石行業發展前景光明,已經迎來快速崛起的重要戰略窗口期。”
劉洋洋表示:“培育鉆石行業競爭并不激烈,因為它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它需要強大的科研團隊支撐,無論從規模或者技術上來說,后來者很難對龍頭企業造成沖擊。當然企業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來保持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