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日(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科院工經所聯合在京發布《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由回升向好...
前日(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科院工經所聯合在京發布《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態勢基本確立,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增速同比加快4.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9.3%,比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
《報告》預測,2011年工業增速在11%左右。
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良好
《報告》公布了鋼鐵、石化等一系列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數據。
鋼鐵行業:去年我國粗鋼產量從2005年的3.53億噸增長到6.3億噸,比上年增長9.3%,5年累計增長78.5%。
有色金屬行業:去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153萬噸,比上年增長17.3%。
石化行業:去年全國原油產量達2.03億噸,同比增長6.9%。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4.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化肥產量從2005年的4888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6620萬噸,自給率從不足80%轉變為目前的整體自給有余。
建材行業:去年日產4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的比重為57%,比2005年提高19個百分點,新型干法工藝比例達到80%,比2005年提高41個百分點。
裝備工業: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1%,同比加快7.3個百分點。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826萬輛和1806萬輛,同比均增長32.4%。
消費工業:去年消費品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3%,同比加快4.5個百分點,其中輕工、紡織、煙草、醫藥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6.7%、12.7%、11.9%和14.9%。
電子信息產業:去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9%,增速同比加快11.6個百分點。生產彩電1.18億臺,手機9.98億部,微型計算機2.46億臺,均名列全球第一。軟件產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增長31.3%。
2011年:增速料在11%左右
在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報告》預測,2011年工業增速在11%左右。
《報告》指出,作為“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今年要著重做好八項工作,其中包括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等。
工信部運行局副局長肖春泉分析了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是出口或面臨長期壓力。一些主要經濟體采取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了流動性泛濫,可能會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波動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增大。
二是企業生產成本節節攀高。
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隨著利率、存貸款準備金率再次調高,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可能加劇,融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另外,肖春泉介紹,今年中國將新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種類(氨氮和氮氧化物)及重金屬污染控制指標,節能減排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