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對外貿易正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昨天,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用一系列最新數據印證了上述判斷。他表示,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09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比2...
中國對外貿易正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昨天,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用一系列最新數據印證了上述判斷。
他表示,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09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比2008年減少了1000億美元,2010年又進一步減少了126億美元。今年的前兩個月和3月上旬,中國的貿易出現了逆差。他預計今年全年的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在去年3.1%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
他同時強調,目前99%的貿易順差都是對著少數出口大國,貿易逆差國應放寬出口管制。
專家稱“大國”即美國
陳德銘說,中國目前99%的貿易順差都是對著少數出口大國,其對東盟、對日本和韓國、對整個非洲和南美洲都已經是逆差了。
“所以我們希望和這個大國坐下來討論如何改善我們的貿易結構。”他說,“我們希望這個大國能夠放開對中國出口的限制。我曾經數次提出我們需要購買的東西,但卻被該國議會的一些法案所擋住了。”
陳德銘表示:“我們不能想象,一方面有很多制裁中國的法案,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和中國貿易平衡。我們希望該國在這方面有更多靈活性的表現,使我們的貿易能夠更加的平衡。”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出現了逆差,其中2月份當月逆差73.1億美元。
去年3月,中國出現了6年來首次月度外貿74億美元逆差。
而在今年進口發力的情況下,外界預計中國或出現更多的單月逆差。
但陳德銘強調,中國還會堅持擴大進口。“我們今年貿易的盈余或者順差占我們GDP的比例可能還會小于這個數字,說明中國是非常負責任的,在堅持著促進貿易的平衡,在推動著G20有關的談判。”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指出,陳德銘提到的那個出口大國就是美國。“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年時間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額中,對美國的出口達到2833億美元,進口則是1020億美元,順差超過1800億美元。
霍建國認為,中美要達到貿易平衡難度頗大。“即使美國真正放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也只能解決200億~300億美元的順差問題,中美間貿易情況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今年初也指出,就美國對亞洲的整體逆差比重來看,從2000年到2009年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的狀態。中國在順差里的比重從2000年的19%,提高到去年的45%。但日、韓、中國臺灣、東盟地區的比重在下降,其下降的比重正好是中國大陸上升的比重部分。美國對亞洲板塊的順逆差結構,體現了全球經濟化以后產業轉移的逆差和順差是結構性的變化。所以,美國對亞洲板塊基本保持平衡,只不過由于產業的轉移形成了順逆差的變動,把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順差移到了中國大陸。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周邊國家還出現了逆差。”霍建國說,“即使以這種理由讓人民幣升值,最多只能改變中國整體貿易順差情況,卻無助改變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
將解決部分奢侈品價“內貴外賤”
擴大進口,已經成為寫入中國“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關鍵詞。這也是中國為了提高消費率,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積極舉措。
但由于部分產品內外價差過高,如何擴大消費品,尤其是奢侈性消費品的進口,也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
陳德銘說,我國將采取促進競爭、完善物流體系、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減輕零售企業負擔等措施,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的銷售價高于海外價的問題。
他表示,現在中國對中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占到世界各國進口的第二位了,有可能再過幾年我們會超過日本成為第一位。他認為,要讓消費品的進口和價格,回歸到更正常的水平方面,下一步我國將大力培育市場競爭的主體,包括培育中國的高檔、優秀的消費品品牌。
在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方面,他說,我國正在制訂“十二五”商貿物流規劃,將使第三方物流和大型連鎖配送企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降低商品流通交易成本。
此外,我國還將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包括鼓勵零售企業,包括大型的百貨公司,提高自營的比例,代理和經營外貿轉內銷的產品。
他表示,因為很多產品既然是中國生產的,國際名牌在中國代加工的,為什么還要到國際上去進行一次大旅行、大循環,出口后再內銷呢?這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增加了物流費用。
“比如男士吉尼亞西裝,部分是在中國東莞生產,但是我們把它裝在飛機的集裝箱里,運到很遠的地方,北京需要訂幾件,再用飛機運過來。”陳德銘說。
另外,他表示,我國將繼續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指導,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的力度。同時,出臺優惠政策措施,減輕零售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