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市場對限電和雙控的影響和進展高度關注。我們在《能耗雙控的幾個常見問題》中分析了限電的兩個主因:一是地方突擊達標雙控任務,采用拉閘限電的手段作為輔助;二是電力供需錯配,煤價高企和“市場煤、計劃電”的機制導致煤電價格倒掛,發電企業存在停供動機。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最焦慮的時刻往往也是政策轉變的開端。國慶節前的最后幾天,我們已經看到了高層對缺煤限電問題高度重視,政策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1)缺煤問題:保供政策相繼出臺
今年的缺煤問題來源于內外因素的共振,外因是澳煤進口持續收緊和蒙煤通關時間被動延長,內因是國內部分煤礦因環保要求和礦山事故等問題停產檢修。9月29日發改委回應能源保供問題,對內因和外因都做出了針對性回應,指出對內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產增供、進一步核增和投產優質產能,對外將適度增加煤炭進口。10月8日國常會指出,要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推動具備增產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產能,加快已核準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礦投產達產,促進停產整改的煤礦依法依規整改、盡早恢復生產。
目前國內煤礦的保供政策已經相繼出臺。9月29日山西舉行了山西省保供十四省區市四季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對接簽訂會,各煤炭企業按照地區劃分了保供任務。9月3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電煤保供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煤炭企業要優先確保發電供熱用戶的長協合同資源,原則上四季度要按照不少于全年合同量的1/4進行兌現,已簽訂的電煤長協合同履約率四季度要達到或超過100%;并要求各企業全力增加電煤供應量,對非重點、非長協、高耗能等用戶企業適時適度調整銷售策略,這可能意味著部分煉焦煤將作為動力煤使用。10月7日,內蒙古能源局發布加快釋放部分煤礦產能的緊急通知,要求72處煤礦可臨時按照擬核增后的產能組織生產,共計核增產能9835萬噸。
針對運輸環節,9月29日發改委和鐵路集團印發通知,要求做好對補簽電煤中長期合同的運力保障,進一步加大對發電供熱煤炭運輸的傾斜力度,運力緊張時適當壓縮其他物資的發運計劃。這將弱化10月大秦線集中檢修對運力的負面影響。
(2)電價問題:部分地區取消上網電價上浮限制
2020年起我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由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浮動幅度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但出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目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形成以來上網電價形成了只能下浮、不能上浮的定價慣例。計劃電和市場煤的機制設計使得近期煤電價格出現明顯倒掛,發電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強,博弈動機較強。
針對煤電價格倒掛問題,9月29日發改委強調將按價格政策合理疏導發電成本,嚴格落實燃煤發電“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讓更多電量進入市場交易,不得對市場價格在合理范圍內的正常浮動進行不正當干預,讓價格合理反應電力供需和成本變化。地方取消電價上浮限制的進程已經加速。7月以來內蒙古、寧夏和上海先后發文允許上網電價上浮,9月下旬以來,廣西省、廣東省、湖南省、安徽省和山東省陸續調整了電價政策,其中湖南省出臺了與煤炭價格聯動的燃煤火電市場交易價格上限浮動機制,并提出可以通過延長交易價格上浮時間以在上浮幅度最高10%的前提下疏導火電燃料成本。
10月8日國常會指出,在穩定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電價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對高耗能行業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限制。這將進一步打開電價上浮的空間。
(3)負荷問題:保障民生和重點用戶用電,嚴禁拉閘限電,鼓勵錯峰生產
針對東北地區居民用電的拉閘限電問題,9月28日國家電網召開保障緊急會議,指出要加大電網跨區跨省資源調配力度。據《證券日報》報道,現在其他多個省市電網網點已開始馳援東北供電,通過減少自身購電量以讓渡給東北地區電網。9月29日,發改委指出要做到“三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壓非保民”,嚴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戶用電;必須堅持“用戶知情、合同約定”,確保企業對可中斷負荷規模、執行條件等充分了解,組織供電企業、用戶、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合同或協議;必須堅持“限電不拉閘”,科學安排有序用電,嚴格落實有序用電,嚴禁拉閘限電。
為減輕高峰用電負荷壓力,地方繼續推行錯峰避峰生產措施。例如9月29日,山東濟南部署有序用電,提出對參與有序用電的用戶重新梳理摸排,組織限制類、淘汰類、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按照先錯峰、后避峰、再限電的順序安排電力平衡。29日,寧夏發改委通知,為緩解部分時段電力缺口,將避峰生產用戶由原來51戶增加至126戶。據南方財經報道,南方電網也對部分企業制定了有序用電方案,鼓勵客戶根據生產特點合理有效安排生產,降低用電高峰期生產負荷,做到錯峰不減產或錯峰少減產。
錯峰生產的短期目的是緩解電力供需矛盾,長期目的是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對應的短期手段是行政命令,長期的更市場化的手段是完善分時電價機制、拉大峰谷價差。9月以來部分地區進一步完善了分時電價機制,例如廣東省宣布10月1日起尖峰電價在峰谷分時電價的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25%;浙江省宣布10月15日起提高大工業尖峰電價每千瓦時5.6分,高峰電價每千瓦時6分,降低低谷電價每千瓦時6.38分;河南省宣布11月1日起峰段電價以平段電價為基礎上浮64%,谷段電價以平段電價為基礎下浮59%。
上市公司方面,豐樂種業、光庫科技、金河生物、富春染織等數十家公司也陸續披露了錯峰用電的生產安排,行業不僅涉及建材、化工、有色等傳統的高耗能類別,也包含了電子、機械、醫藥、紡服、通信、種業等。
(4)能耗雙控:對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不會放松
9月29日發改委回應能源保供問題時強調,要有效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不合理用能需求,推動主要耗煤行業節煤限煤。30日浙江能源局指出,在電力保供緊張的情況下啟動有序用電,按照“先民生、后生產”的原則,首先壓減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用電,實施高耗能企業讓電于民,騰出的電力空間保障民生,切實發揮電力資源良好的社會效益。10月7日遼寧省發改委表示,嚴控發電取暖用煤以外的高耗能用煤,指導各市將高耗能企業優先列入煤炭可中斷用戶清單,供暖季供需緊張時,首先壓減高耗能企業使用煤炭。10月8日國常會指出,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總結以上政策信息,政策出現了三個變化和一個不變,未來我們或將看到:(1)國內煤礦保供工作的政策細節將進一步落地,海外煤礦的進口也將適度增加;(2)市場交易電價上限由10%調整為20%后,煤電的市場化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地方對電價規定范圍內上浮的限制將加速放開;(3)不對居民拉閘限電,繼續推行錯峰生產,更多地區將拉大電價的峰谷價差;(4)能耗雙控的政策寬容度較低,對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不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