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嘉興市剛出爐的《嘉興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未來五年里把新能源培育成產值超千億的產業。而要實現這個千億產業的目標,嘉興市發展迅猛的光伏產業...
嘉興市剛出爐的《嘉興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未來五年里把新能源培育成產值超千億的產業。而要實現這個千億產業的目標,嘉興市發展迅猛的光伏產業無疑要挑起大梁。 嘉興跨入光伏大市行列
發展狀況有喜有憂
嘉興光伏產業于2005年起步,目前全市光伏企業達到100多家,形成了從高純硅、硅棒、硅片、電池到組件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去年總產值有望超過200億元,跨入了全省光伏大市行列。
記者了解到,目前,嘉興市光伏產業很多投資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低端。業內人士說,除昱輝陽光、晶科能源兩家上市公司擁有自主品牌和一定規模外,其他光伏企業則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資金不足、技術不夠的尷尬局面。
令人憂慮的是,在全球市場需求繁榮的推動下,嘉興市不少光伏企業沉醉于低端擴張,對日趨表現出來的產能過剩還沒有警覺。業內人士直言不諱:今年,光伏市場或將迎來階段性的供大于求。
更讓人關注的是,去年年底,歐盟國家因政策到期而退出補貼,美國則針對中國即將實施“301條款”,這些“變動較大的因素”將給以出口為主的光伏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一些光伏企業可能會因市場緊縮而“吃了上頓沒下頓”。
“吃肉”還是“喝湯”
創新挑起破千億的大梁
硅片切片,業內一般使用的是直徑為0.12至0.14毫米的鋼絲,而昱輝陽光則早在4年前就做到了0.1毫米。這樣的切片技術,令昱輝陽光硅片耗硅量大大降低,達到每瓦6克左右,這個數據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克。公司董事長李仙壽說:“我們要跟世界一流公司競爭,技術上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嘉興光伏企業要通過自主創新突破兩大瓶頸:加快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如,檢測技術服務、共性技術服務、推廣應用技術服務等。
光伏企業只在低端擴張而不在高端突破,一味地熱衷于低水平重復建設,最終的結果只能“喝湯”而不能“吃肉”。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說,做大做強光伏產業,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產業創新來降低成本,從而提高自己的產品競爭力。
業內人士建議,嘉興光伏產業要挑起破千億的大梁,除了加快開拓國內市場外,還要培育多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因為從市場來看,光伏產品國際化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化大型企業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