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航空航天飛行器需要在超高溫、超低溫、高真空、高應力、強腐蝕等各類復雜環境中工作,因此,性能上能夠應對以上極端條件的材料和技術就成為了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近年來,航空航天材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本報將2017年航空航天材料和3D打印技術突破級事件進行盤點,以饗讀者。
明日宇航入股魯晨新材達成戰略合作開拓航空航天領域高端復合材料的應用
1月,成都魯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四川明日宇航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進軍航空航天高端復合材料制造領域。魯晨新材始終致力于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復合纖維材料的研發與應用。而明日宇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飛機結構件民營配套基地,以飛機結構件減重技術的開發和服務為技術主線。
漢高膠粘劑技術業務部門西班牙建新航空航天生產線
4月,漢高公司膠粘劑技術業務部門已開始在西班牙Montornès地區建造新航空航天應用生產線,新生產線將滿足輕量化和自動化等日益增長的全球航空航天工業需求。該生產線將包括新的廠房和設備,以增加生產和倉儲能力。第一批產品預計將于2019年交付。通過Montornès的新工廠,漢高粘合技術公司將利用汽車行業的豐富經驗,高品質產品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支持客戶的需要和對成本的控制。
先進材料助力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5月,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完成首飛。C919大型客機的研制,實現了以第三代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為代表的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上大規模應用。C919在機體選材上開創了兩個全國首次,一是先進鋁鋰合金的應用,一是復合材料應用范圍從方向舵等次承力結構到平尾等主承力結構,國內首次在民用飛機的主承力結構、高溫區、增壓區使用復合材料。
俄羅斯研制出耐高溫超硬的復合材料
5月,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合成出一種新型聚合物復合材料,強度遠超航空鋁鈦合金,為建造超輕型飛機和衛星提供選擇。科學家通過兩個簡單環節利用不飽和炔烴、氮化合物和苯,制備出呈橙色狀復合新型聚合物基體。含有這些成分制備出的聚合物超級堅固,并能承受約400攝氏度的加熱溫度,保持結構穩定不變形。據了解,莫斯科大學實驗室合成的數批材料試樣,已交由巴拉諾夫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和喀山圖波列夫國家研究型技術大學等機構進行測試。
中俄聯合研制新一代遠程寬體飛機C929 復合材料比重或超50%
5月,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的合資企業——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該合資公司主要負責中俄聯合研制新一代遠程寬體飛機C929項目的運行工作。據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總裁斯柳薩里介紹,C929飛機的復合材料比重將超過50%。
美國空軍實驗室正開發飛機用液態金屬天線技術
6月,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研制了一種內部填充液態金屬的通道系統,可以根據所需頻率和方向進行重新配置天線,并在70MHz到7GHz的頻率范圍內間進行了測試,該技術或可精簡飛機上的通信設備。目前該研究已完成在實驗室的測試和試驗,正計劃在無人機上進行試驗。科學家認為這種液態天線技術可在7~10年內獲得應用。
索爾維和福克聯手開發飛機復合材料
6月,索爾維和GKN航空福克業務部已形成合作伙伴關系,索爾維將成為福克輕質復合材料的首選供應商。兩家公司表示,與傳統的金屬解決方案相比,熱塑性復合材料可以將飛機部件的重量降低25%。索爾維復合材料全球業務部門總裁Carmelo Lo Faro表示,與福克業務部的合作,是索爾維成為向航空、石油、天然氣和汽車行業提供熱塑性復合材料領先供應商的重要一步。
航材院-曼大石墨烯航空航天材料聯合技術中心正式揭牌
7月,中國航發代表團先后到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航材院-曼大石墨烯航空航天材料聯合技術中心”“航材院-曼大大學技術中心”和“航材院-帝國理工材料表征、加工及仿真中心”也在英國正式揭牌。聯合技術中心的成立為中國航發和兩所大學搭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人才培養的平臺,有利于中國航發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加快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科研人才隊伍。
赫氏公司740萬英鎊研發用于前沿航空部件的碳纖維織布
9月,赫氏公司計劃設立一項總投資740萬英鎊的研發計劃,旨在開發航空和汽車復合材料結構部件用碳纖維材料。這項為期4年的多軸向灌注材料項目致力于研發新型碳纖維織物和樹脂,生產出成本更低、生產效率更高的非熱壓罐成型復合材料部件,替代機翼等復雜的金屬結構件。該項目支持新材料開發,使得航空工業復合材料相關技術能夠全面滿足未來項目對復合材料的大量需求。
波音公司60萬美元助力飛機“增壽”材料研究
10月,波音公司向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捐贈60萬美元,用于測試復合材料部件。項目領導人UTA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安德魯·梅科夫表示,項目結束后,這一波音公司和空軍希望了解并信賴的研究將能夠用于分析預測復合機體結構的剩余使用壽命。該研究有助于提高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以及維護飛機生命周期。此外,該項工作或對飛機設計和認證產生重大影響,利用發展能力預測復合空氣強度和耐久性,勢必會對行業產生影響。